未散的商品盛宴 难舍的中场休息
时间: 2016-11-15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大宗商品市场依然惊心动魄。继上周五大震荡后,周一国内商品期货市场多个品种延续惯性下挫,沥青、菜粕、甲醇、PP等17个品种盘中或收盘跌停。但焦炭和铁矿石期货等黑色系品种依然强势,盘中甚至触及涨停。接受采访的多位分析人士认为,大宗商品牛市盛宴难言终结,但中场休息亦在所难免。短期而言,商品期货市场维持震荡调整是大概率事件,投资者需保持高度谨慎。中长期来看,第三波涨势或要等到2017年。
供需面提供支撑 黑色系表现抗跌
近期铁矿石期货成为黑色商品的领涨先锋,周五夜盘盘初铁矿石1701合约再度触及涨停板每吨656.5元,为连续四天涨停,续创逾两年高位,不过稍后市场便瞬间跳水,期价迅速翻绿,但早间期价开始慢慢企稳,午后小幅回落就再度回升,最终报627元,涨4.07%。其他黑色商品日盘均呈现低位企稳态势,其中焦煤大涨6.89%,焦炭3%。
分析人士指出,今年以来部分品种涨幅过大为市场转折预设了伏笔,同时政策警报事先已经拉响。年初至今的黑色商品的反弹是有其基础原因和合理因素,供给侧、去产能改革确为煤炭等行业创造了价格上涨的基础条件,季节性、周期性需求因素提升带动了价格上行的速率。年初至今部分黑色商品在大幅上涨之后仍然处于贴水状态,说明期货市场并非促涨的罪魁祸首。
兴证期货研究中心总经理郑智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去年底至今的供给侧改革实质性影响到部分商品的供需关系,从原来的供大于求,转变为供需紧平衡。去年底供给侧改革计划提出后,其主要目标就是通过去产能彻底改变钢铁、煤炭等产能过剩行业的供大于求格局,改善行业经营状态。
他特别指出,供给侧改革不仅影响到目前的供需状态,还会影响未来的供需状态。前三季度煤炭采选业固定资产投资为2200亿元,同比下降26%,其中民间投资1338亿元,同比下降19.8%。这就意味着未来的煤炭新增产能下降,假如需求稳步上升,未来可能还会出现供需紧平衡,甚至供小于求的状态,煤炭价格将保持高位。
房地产市场复苏稳定了下游需求,也是黑色系表现强势的原因。郑智伟说,随着国家房地产去库存的政策实施,部分发达地区房地产市场异常火爆,这直接刺激了房地产市场的投资行为,进而拉动钢材等建筑材料的需求。虽然整体固定资产投资增速持续下降,但是从今年2月份开始,房地产投资增速开始企稳回升,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速由负转正,且高速增长,4月时累计同比增速高达21%。由于房地产开工建设是长期过程,一旦开工,对建筑材料的需求将维持相当长一段时间。所以,房地产市场火爆稳定了钢材等需求,在供给收缩的情况下,价格必然保持强势。
此外,货币政策保持宽松为商品价格上涨提供基本条件。他说,今年货币政策基本保持宽松的基调,尽管没有降息等政策出台,但是资金价格,债券收益率却持续下降。在10月份,10年期国债跌破2.7%,一度触及2.6%,创下近年来新低。较低的资金价格刺激企业融资、居民购房贷款等行为。宽松的货币政策稳定了经济增长,改善了商品需求,为商品价格上涨提供了空间。
美元指数破百 叠加商品下跌动力
昨日美元指数强势上扬,并突破100关口,为去年12月以来最高点。日内涨逾1%,同时,人民币兑美元大跌,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收盘跌破6.84,创逾七年新低,离岸人民币跌破6.85关口。
业内人士称,原本外界认为特朗普获胜后会出现的美元多头噩梦情景并未出现,相反上周美元收获一年来最大单周涨幅。受此影响,国际市场上原油、黄金等领头品种显著下挫,叠加了昨日国内商品大面积重挫曲线。
从昨日国内市场表现看,与国际市场联动密切的农产品、化工品遭遇全面抛售,沥青、菜粕、甲醇、PP、豆一、棕榈油、塑料封跌停,PTA、橡胶、豆粕、豆油、郑棉、郑油盘中触及跌停,贵金属亦大幅重挫,沪银触及跌停。
市场人士指出,上周的OPCE月报显示,10月原油日产量创下新高,无疑加重了市场对其在11月末会议上达成减产协议的质疑。加之美元走强,美国活跃钻机数增加,纽约商业交易所(NYMEX)原油期货重挫至近两个月低位,布伦特原油更是触及逾三个月低点,将此前因石油主产国达成冻产协议而录得的涨幅全数回吐。
农产品方面,油脂油料全线重挫,至收盘,菜粕、棕榈油封于跌停板,豆粕、豆油、郑油纷纷触及跌停。有分析师介绍,虽然美国农业部(USDA)利空靴子落地,但美豆出口数据有些令人担心,中国需求疲软引发市场对出口前景的担忧,而受全球供应充足及中国价格大幅下跌打压,芝加哥期货交易所(CBOT)大豆周一连续第二日下滑,接近三周最低水准。
作为金融属性最强的品种,贵金属在内忧外患之中继续重挫,沪银最终报4014元,跌5.95%。沪金亦大幅走软,跌3.35%。业内人士介绍,美元走强带来压制,且特朗普胜选后市场风险偏好有所改善,抑制了对避险资产的需求,纽约商品交易所(COMEX)期金上周五跌至五个月低点。同时,国内商品周五集体上演闪跌,贵金属亦未能逃脱厄运。
看未来 中国因素依然主导
接受采访的多数市场人士均认为,大宗商品走势依然看好,且中国仍是其背后的积极因素。
“工业品前景看谁脸色? 中国因素压倒特朗普胜选。”有机构称,特朗普成功当选美国新一届总统给金属和大宗商品市场注入更多泡沫,但市场真实的原动力是中国经济前景,而且一直都将是。
郑智伟介绍,本次美国大选为商品期货价格上涨带来外部冲击。新当选总统特朗普的政策主张之一是通过加大财政支出,增加美国基础设施建设,被称为美国的“4万亿”投资计划。一旦美国大规模开展固定资产投资,必然拉动钢铁、有色金属等工业品需求。所以,特朗普当选之后,在投资者预期的推动下有色金属期货价格大幅飙升。
伦敦金属交易所(LME)指标期铜在11月10日触及每吨5601美元,为16个月以来最高收位。尽管随后的获利了结令铜价在11月11日跌回至每吨5549美元,但仍较10月21日收盘价4635美元上涨了近20%。
市场人士认为,对中国的乐观情绪建立在中国正在进行的基础设施建设上面。新订单改善、产出指数创下五年半高位,带动中国10月财新制造业PMI攀升至逾两年高点,显示经济暂时企稳。但出口订单增速放缓、就业仍不乐观,预示着复苏前景仍不确定。这也表明,短期商品期货市场维持震荡调整可能是大概率事件,投资者需保持高度谨慎。中长期来看,2017年仍有望迎来第三波涨势。
轻仓长线 练就正确投资“姿势”
对投资者来说,大震荡中不仅需要认识到期货市场的投资机会,更应当意识到期货市场的巨大风险,适当降低投机杠杆比例等,对于市场保持敬畏。
中投期货研究所张伟告诉中国证券报记者,期货市场有一句很有意思的戏言,叫做“要想在期货市场发财致富,轻仓长线是条路”,这句略带戏谑的话,其实是期货市场投资的真谛,它包含期货市场两个最重要的成功要素, 即风险管理能力和以价值投资者为准的原则,两者是一个成功的期货市场投资者必须具备的素质。
首先是风险管理能力。张伟介绍,如果以投资的理念进入期货市场,仓位控制是必须要掌握的,适当的仓位进入市场,根本无惧于双十一的这种极端行情,如果仓位控制在20%以内,以当下的保证金水平,那么即使碰到棉花这个期货品种,损失也在15%以内。
其次是坚定以价值投资为主。他说,在11月11日的夜盘行情中,前期最为强势焦煤、焦炭并未明显下跌, 仅仅是抹掉当晚的涨幅而已, 其当前基本面的支撑很明显。而今年的明星品种锌、白糖等受到的影响也不大。退一步讲,如果这类基本面较好的品种出现了超预期的调整,反而是市场馈赠的较好投资机会。
张伟建议,从当前的宏观面和资本市场分析,外围看,特朗普的孤立主义利好我国的“一带一路”战略规划,基建政策也利好有色金属类品种,限制移民和贸易的政策可能导致美国劳动力供应不足,加剧工资上涨和通胀水平,特朗普上台是比较有利于商品市场的。国内方面,人民币贬值以及流动性过剩导致的资产泡沫轮动,商品市场的局部上涨机会变大,未来明星品种可能会更多。
他说,从研究员的角度,建议投资者关注类似以下的数据和逻辑,尽量精细地把握行业基本面的变化,少参与投机行情。
经济数据全面利好推高钢价
业内预计,近期螺纹钢期货将高位震荡整理。
钢铁现货交易平台——西本新干线综合库存监测数据显示,上周全国35个主要市场螺纹钢库存量为391.6万吨,减少2.9万吨,降幅为0.74%;线材库存量为82.6万吨,减少0.2万吨,降幅为0.24%。而从全国线材、螺纹钢、热轧板卷、冷轧板卷、中厚板五大品种库存总量来看,全国综合库存总量为850.9万吨,较前一周减少13.7万吨,降幅为1.58%。
西本新干线高级研究员邱跃成表示,全国钢材市场库存连续第五周下降,不过本周库存量降幅为近五周最小,目前的库存水平较去年同期降低8.87%。近期钢价涨幅过快过猛,对终端需求形成了较明显抑制影响,同时随着各地气温下降,季节性需求也有所减弱,后期市场库存进一步下降难度趋大。
据国家统计局数据,1-10月全国完成固定资产投资同比增长8.3%,比1-9月份加快0.1个百分点,连续两个月出现回升。其中,10月份当月投资增长9%,增速比9月份加快0.2个百分点,投资当月增速已连续三个月出现回升。
另外,房屋新开工面积同比增长8.1%,比1-9月提高1.3个百分点;房地产开发企业土地购置面积16873万平方米,同比下降5.5%,降幅比1-9月份收窄0.6个百分点。除房地产投资明显回升外,其他主要分项表现相对平稳。
值得注意的是,1-10月基础设施投资同比增长19.4%,增速与1-9月份持平,10月基建投资同比从9月的15.6%降至15.3%。1-10月制造业投资同比增长3.1%,增速与1-9月份持平,10月制造业投资单月同比从9月的5%降至3.1%。10月份固定资产及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加快,基建投资增速维持高位,国内钢市需求维持在较高水平。
数据显示,1-10月份我国粗钢、生铁和钢材累计产量分别为67296万吨、58635万吨和94829万吨,同比分别增长0.7%、0.1%和2.4%。10月份我国粗钢、生铁和钢材产量分别6851万吨、5876万吨和9768万吨,同比分别增长4%、3.6%和4.1%;日均产量分别为221万吨、189.55万吨和315.1万吨,较9月份日均产量分别下降2.74%、4.14%和3.63%。可见受制于煤焦价格大涨及供应紧张,10月份国内钢厂减产检修增多,粗钢产量环比出现回落,市场供需形势趋于改善。
业内人士表示,相对于粗钢产量同比增长的态势,原煤产量则同比出现大幅下降,这也是导致煤炭市场资源紧张、价格大涨的主要原因。近期尽管国内钢价大幅上涨,但在煤焦、矿价持续大涨局面下,钢企盈利并没有明显好转。
据西本新干线监测,截至11月14日,国内螺纹钢生产企业吨钢毛利为67元/吨,以最新原料成本计算部分钢企依然处于亏损局面,成本对当前钢价支撑依然较强。
邱跃成表示,1-10月份我国固定资产及房地产开发投资增速回升,10月份粗钢及钢材日均产量环回比落,国内钢市供需继续改善,成本对当前钢价支撑依然强劲。不过随着黑色商品期货持续大涨,其面临调整的风险已逐步加大,现货市场库存资源累积的丰厚利润也需要出货套现。预计短期国内钢价将呈高位整理态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