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莫让商品期货再步期指后尘

时间: 2016-11-11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说起大宗商品,最近的确太火了。从一路引领风骚的绝代“双焦”,继而是黑色系动力煤、螺纹钢,再到橡胶、有色金属……上涨势头在各个品种间轮动。昨日,商品市场再现整体走强,收盘共五个合约涨停。 火爆的商品市场引起投资者与监管部门的关注。周三晚间,国内两大期交所再出调控措施,除上调交易手续费这一传统办法外,还对部分品种推出交易限额制度。 国内商品期货市场首次引入交易限额,这样的措施难免让人联想到去年的期指。业界开始担心:火热的商品期货是否会重演去年期指的故事?与此同时,舆论又出现不和谐的声音。少数亏损投资者开始诋毁市场,所谓“期货上涨是大宗商品上涨元凶”的观点甚至在一些监管部门内被认可。然而,这些观点是不是真的经得起推敲?笔者认为,很有必要厘清商品期货连续大涨背后的原因。 煤炭等黑色系品种是前期商品上涨的龙头,实际上,也正是动力煤期货的大涨让政府有关部门对期货产生看法,因为动力煤用于发电、涉及民生,其价格波动对国民经济影响较大。不过,据笔者从行业内了解,动力煤在上涨过程中,期货价格始终滞后于现货,盘面保持贴水,批评期货炒作带动现货上涨缺乏依据。 真实情况是,现货市场由于前期的政策收紧,产能大幅收缩,下游电厂库存紧张,少数电厂一度只有几天库存,因此现货价格节节攀升,带动了期货价格上行。这样的情况在焦炭、焦煤等前期涨幅较大的品种上都有出现。 从这个角度看,现货市场供需结构转好、价格走强,才是本轮商品期货上涨的根本原因,而眼下上涨势头在各资源商品间轮动的背后,其实也有基本面支撑,货币贬值更是带来了国内商品价格的整体重估。只是因为期货是交易所场内交易,价格波动更易被市场关注,而近期的快速上涨恰巧不是有关部门所愿意看到的结果。 期货在国内金融市场只能算是小众市场,尽管近年来投资者教育工作不断加强,各界对其认识却仍然相对有限,很容易产生误会。期货市场的杠杆交易在连续单边行情中易引发投资者大幅盈亏,因此常常招致非议。 从交易机制上说,商品期货显然不能决定现货价格的走势,近期市场并没有看到严重的期现价格偏离。令人欣喜的是,煤炭产业政策紧急调整后,现货价格有所回落,相关期货也逐步走稳。 国内巨量资金存在资产配置需求,近两年机构逐渐增加商品期货市场的配置,在“资产荒”和经济复苏的背景下,这样的变化有其合理性。连续价格大幅波动提高了市场风险,适当调控无可厚非,加强资金监管也很有必要,但不能因为短期价格波动就质疑期货市场的功能发挥,没有人愿意看到去年股指期货的故事在商品期货上重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