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商所今年成交量增长迅猛 对外合作加强
时间: 2016-11-10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伴随着中国“一带一路”战略构想的提出,中国期货市场加快对外开放步伐,为沿线期货交易所的交流与合作提供了新平台。11月9日,大商所总经理王凤海在由大商所与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BMD)共同主办的“第十一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上表示,经过11年的发展,国际油脂油料大会已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交易所合作的典范。
证券时报记者获悉,大商所与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8日在广州签署继续合作协议,双方约定在未来三年继续共同举办年度国际油脂油料大会,共同推动全球油脂油料期货市场的发展。
截至今年10月底,大商所实现成交量12.91亿手,同比增长51%;成交额49.85万亿元,同比增长49%;日均持仓613万手,同比增长29%;日均保证金381亿元,同比增长36%。
交易所合作典范
王凤海表示,11年来,大商所不断深化与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在市场培育、产品研发等方面的合作,有力推动了双方市场发展,成为“一带一路”沿线交易所合作的典范;同时,双方市场棕榈油期货价格联动性不断增强,有效促进了国际棕榈油价格形成,为境内外投资者开展跨市场套利、跨品种套利及风险管理提供了便利条件。大商所愿与各方合作,推动期货市场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国际贸易和国际经济新秩序。
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主席拿督斯里达祖汀表示,“一带一路”的提出对中国和马来西亚的关系影响深远,大商所和马来西亚衍生产品交易所的合作在两国友好关系基础上不断发展,增进两国间的贸易往来,有助于实现两所共同的发展目标,拓展国际视野。
强化实体经济服务能力
资料显示,截至今年10月底,大商所实现成交量12.91亿手,同比增长51%;成交额49.85万亿元,同比增长49%;日均持仓613万手,同比增长29%;日均保证金381亿元,同比增长36%。其中,作为大商所最具优势、最有特色和最为成熟的品种系列,油脂油料品种市场特征明显。
会上,王凤海说,大商所在着力防范市场风险的同时,持续强化服务实体经济能力。一是稳步扩大“保险+期货”试点。今年立项支持了12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支持总额高达2400万元,其中有3个大豆试点项目。二是继续推进场外期权服务产业链试点,今年立项支持了18个试点项目,其中涉及油脂油料品种项目有5个。三是积极发展场外市场,围绕标准仓单的信息服务,持续推进豆粕、豆油、棕榈油的仓单串换业务,不断降低产业企业的交割成本。四是加强现有品种的改进和完善,黄大豆2号期货品种正在积极争取国家政策支持并取得进展,合约规则完善正有序推进中;同时,交易所针对豆油品种,采取区间动态升贴水创新方式,进一步扩展交割区域;另外,还严格执行套保机制,规范产业企业的套保行为。
王凤海表示,下一步大商所将努力做好如下工作。一是加快推出豆粕期权。大商所将在证监会的统一部署下,推动豆粕期权尽快上市,在丰富产业企业避险工具的同时,大幅降低场外期权的交易成本。二是积极推进期货市场国际化。在铁矿石期货国际化推出后,研究推出黄大豆2号和棕榈油的国际化,引导境外交易者直接参与大商所期货市场。三是坚持上优下拓,在上游加强与相关部委政策沟通,着力推进黄大豆2号期货交易的活跃度;在下游加快生猪期货上市,形成集原料、饲料、养殖于一体的完整的避险产业链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