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信心指数四连阳
时间: 2016-11-08 文章来源: 国际商报
日前,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CDRC)发布的11月大宗商品信心指数(CCI)为0.11,11月份原油CCI为-0.13。大宗商品行情走高
环比来看,11月CCI呈明显上涨(10月CCI为0.03)态势,与8、9、10月构成四连阳;同比则大幅上涨(2015年11月CCI为-0.22)。值得一提的是,四连阳创出CCI连阳纪录,且0.11为年内第三高。
CDRC核心专家刘心田分析称,11月CCI收阳说明市场信心乐观,大宗商品市场价格有望继续走高。11月CCI走高出乎此前预料。本以为淡季因素和连续三个月的透支性上涨会影响市场信心,但实际结果证明信心比市场更强势。
究其原因,信心从量变提升到质变,原因有两点:一是9、10月大宗商品市场表现可谓“牛气冲天”。更为关键的是,以动力煤、炼焦煤、焦炭为代表的黑色系价格屡创新高,焦炭合约价格今年以来已涨了两倍。9、10月的市场表现比这两个月的CCI更出彩,市场信心近期不断被市场表现激化、强化。二是此轮行情得到了市场的响应,不少品种供需两旺,经济基本面回暖明显。此前试探性、投机性的信心相当比例转化成为坚定性、果断性的信心。
刘心田预测,11月大宗商品市场或先涨后跌,下旬“变脸”的可能性较大。市场泡沫终将被挤出,年底回调整理不可避免。12月CCI跌破荣枯线的概率较大,或收中阴线。
油价下行概率大
11月的原油CCI反映出市场人士对原油走势看空,市场信心再次下滑。此外,大宗商品未来价格指数(FPI)为-5.24。根据FPI测算,11月原油均价或低于45美元/桶。
据生意社数据显示,10月国际油价先扬后抑,从全月来看,WTI跌幅在-0.23%,布伦特在-2.32%,其中WTI和布伦特高点分别为51.60美元/桶(19日)和52.67美元/桶(19日),低点分别为46.86美元/桶(31日)和48.30美元(31日)。进入10月,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能否最终达成减产协议是造成国际油价“上蹿下跳”的主要影响因素。
生意社能源分社资深分析师李宏指出,冻产协议的达成对改善原油供需失衡具有重要意义,而其执行情况可能是后期市场关注的重点。从后市来看,冻产协议存在反复的可能性,加之美联储12月加息预期增强,油价震荡下行概率较大。
刘心田认为,在以往的大级别行情中,原油价格走势经常领先于其他品种。但在黑色系和有色金属等价格轮番上涨中,作为商品期货龙头的国际原油,50美元/桶的“魔咒”难破。主要原因在于供给过剩和高企的库存压力依然存在,因此油价难以大幅上行。
进入11月,原油市场已经失去10月份的上涨黄金时机。刘心田预测,50美元/桶仍将是原油年内价格的“天花板”,而11月很可能会出现低至40美元/桶的探底行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