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
时间: 2016-10-27 文章来源: 国际商报
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爆发至今已有8年。当前,世界经济正逐步走出低谷,回到稳定和复苏的轨道,但仍面临一些不确定性因素,主要包括:推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先后进入换挡期,上一轮科技进步对经济增长的拉动作用有所减弱;人口增长率下降、老龄化严重造成需求不振,导致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地缘政治风险加大,保护主义和内顾倾向抬头,经济全球化出现波折,国际贸易和投资持续低迷;全球金融监管改革虽然进展明显,但高杠杆、高泡沫等风险仍在积聚,货币政策负面外溢效应明显增强,金融市场反复动荡。面对这些挑战,习近平主席在二十国集团领导人杭州峰会上强调,要与时俱进、知行合一、共建共享、同舟共济,推动世界经济强劲、可持续、平衡、包容增长。这一重要论述意义重大而深远,为进一步完善全球金融治理、促进金融改革开放和普惠发展指明了方向。
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中国人民银行始终坚持市场化取向的改革,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去年底,中国外汇交易中心发布CFETS人民币汇率指数,同时列出参考国际清算银行(BIS)货币篮子和SDR货币篮子计算的人民币汇率指数,方便市场从不同角度观察人民币有效汇率变化情况。数据显示,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一直比较稳定。
据悉,今年春节以来,人民币初步形成以“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为特征的人民币对美元汇率每天早晨中间价形成机制,增强了人民币汇率的规则性和透明度,市场预期更为稳定,较好兼顾了市场供求指向、保持对一篮子货币基本稳定和稳定市场预期三者之间的关系。
据了解,今年以来,全球金融市场存在美联储加息预期,再加上英国脱欧公投、法国恐怖袭击、欧洲难民问题等事件影响,一些国际储备货币、可兑换货币的汇率波动幅度较大。相对于其他国际储备货币、可兑换货币,人民币的汇率比较稳定;相对于其他新兴市场经济体的货币,人民币的稳定性更强。
从较长时间段看,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弹性进一步增强,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汇率保持了基本稳定,波动率小于绝大多数储备货币,更是远小于新兴市场经济体货币。而且,中国经济增速保持在6.5%~7%,经济增长在世界范围内属于最强劲之列。因此,人民币汇率将继续在合理均衡的水平上保持基本稳定,不存在持续贬值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