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亟盼标的创新
时间: 2016-10-24 文章来源: 国际商报
日前,商务部、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交通运输部、银监会等联合发布了《关于推进商品交易市场转型升级的指导意见》,鼓励商品市场交易平台化发展。《意见》出台后,大宗商品交易平台再度成为热点,尤其在近期电改等产业政策方向明确后,电力交易平台、碳排放交易平台等新型交易标的平台如雨后春笋般出现。据不完全统计,已经上马和即将建设的电力交易平台超过20家、碳交易平台10余家。对此,中国大宗商品发展研究中心(CDRC)秘书长刘心田指出,电力、碳排放等新型标的出现并非偶然。
从市场需求来看,当前,传统大宗商品交易标的过于集中、狭隘。据生意社统计,2016年之前大宗商品交易平台主要交易标的品种不过百余种,集中在能源、有色、钢铁、农副、化工等行业,具有代表性的品种有成品油、铜、螺纹钢、煤炭、茶等。代表性品种集中了过剩的平台供给。以铜为例,目前国内开展铜在线交易的平台超过160家,近5年来,平台数量增加明显。然而近3年由于市场萧条,铜产业规模明显缩水,僧多粥少,造成以铜为主的交易平台乏善可陈。“再好的品种也经不起过度消费,而当前交易标的普遍存在过度消费现象,根本矛盾在于标的的供给不足。因此,新型交易标的是市场急需的。”刘心田表示。
刘心田曾指出大宗商品交易平台的“三代论”,即物理时代、化学时代、智能时代。他认为,目前活跃的、新建的平台多数已进入化学时代,即产业和平台在资本、运营等方面已有化学反应。迄今成立的大宗商品平台多有产业背景,基本都有产业企业作为股东,许多传统行业线下的业务也在平台上做了尝试性上线。正是在这个背景下,平台发现产业企业的需求是多样化的,过于单一的交易标的无法满足企业和市场的需求。如果要把化学反应开展充分,增加标的是“催化剂”。举例而言,青岛大宗商品交易中心在原有标的焦炭、煤炭的基础上增加了木材,威海国际渔业交易中心把鱿鱼、海带作为交易标的,日照大宗与亚星化工开展氯化聚乙烯CPE调期交易……“唯有开展交易标的创新,方能增加平台与产业的融合度、增加平台与市场的契合度,使得平台在化学时代的基础上更进一步,更接近平台即产业、产业即平台的智能时代。”刘心田指出,标的创新是大宗商品电子交易平台进入“二代半”的必由之路。“交易标的创新需要革命性思维,目前已经出现了电力交易、碳排放交易的扎堆现象,说明平台仍有短视。目前,CDRC已储备了颠覆性的新型交易标的,正继续开发更接地气、更具人气的新标的、新模式。”刘心田同时指出,虽然目前大宗商品交易平台总数量已近2000家,且时常暴露出这样那样的问题,但瑕不掩瑜,在“互联网+”和第四次产业革命的浪潮下,行业发展前景广阔,仍系朝阳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