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贬值预期加重 9月银行结售汇逆差环比扩大
时间: 2016-10-21 文章来源: 一财网
10月21日早间,人民币对美元突然扩大跌幅,最高跌至6.75大关。此外,早间人民币中间价亦大幅下调247个基点,报6.7558,刷新逾六年新低,降幅0.37%,为8月29日以来最大调降幅度。值得注意的是,今日上午外汇管理局公布的9月银行结售汇数据亦显示出结售汇逆差同比前三季度均值有所扩大。数据显示,结售汇逆差1897亿元人民币(等值284亿美元)。
国家外汇管理局新闻发言人、国际收支司司长王春英在国新办举行2016年前三季度外汇收支数据有关情况发布会上指出, 2016年前三季度结售汇逆差2434亿美元。“如此计算,前八个月结售汇的逆差均值为268亿美元,九月份是284亿,相比较9月逆差扩大15多亿美元。”中国金融期货交易所研究院研究员赵庆明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指出。
一方面人民币贬值预期加重,另一方面反映在结售汇逆差上环比扩大。
出境旅游刺激结售汇逆差扩大
在赵庆明看来,9月份结售汇逆差有所扩大相对于今年情况而言算正常现象。单纯分析9月数据,中秋假期之后又放国庆,两个假期相连较近,很多人合并年假一起休假,导致出境游的旅客大幅度增长。但是这一时间段来华游客由于避开人流高峰反而减少。进来减少,出去增多,反应在结售汇逆差上便是进一步扩大。因为机票与境外消费并不一定从个人售汇体现在统计数据中,而刷银联卡,让银联代为购汇会显示为净流出。
赵庆明指出,考虑到10月份也有国庆黄金周,上述因素还要持续到10月份的结售汇数据汇中。这部分影响还会显现在10月份,加大银行结售汇逆差量。此外,外汇外债的本币化也使得结售汇逆差扩大。前几年人民币升值时,美元、日元、欧元利率比国内低,汇率还有优势,很多企业借了很多外债。
外币外债主要是美元。随着去年8.11汇率贬值,之后美联储又进入加息预期,这使得中国企业借外债不划算。加速还外债的现象。赵庆明指出,还外债是需要购汇的。央行数据显示,当前我国外币贷款本币化进程加快。企业加速还外债导致逆差扩大。
从全年看,数据显示2016年银行结售汇前三季度均为逆差。尽管市场对人民币汇率的预期时强时弱,但整体看是贬值预期,没有出现过人民币升值预期。
所以当人民币贬值预期强的时候,居民、企业与个人存在增持外汇,减少结汇,增加购汇的操作。对于出口企业而言,则减少结汇。这是与人民币贬值预期强弱密切相关。
人民币贬值预期加重
赵庆明认为,结售汇逆差扩大主要原因是当前人民币贬值预期加重。但是如果从人民币当前定价机制看,汇率还是比较稳定的。虽然人们看到人民币对美元跌幅比较凶,但人民币对货币篮子指数反而是稳定的。
10月21日早间,人民币对美元突然扩大跌幅,最高跌至6.75大关。此外,早间人民币中间价亦大幅下调247个基点,报6.7558,刷新逾六年新低,降幅0.37%,为8月29日以来最大调降幅度。
赵庆明分析成,人民币对美元走弱总体还是因为美元走的太强。数据显示,美元指数周五早间在亚洲市场刷新7个月新高。美元指数继续20日创出新高98.3948后,21日早间再次冲高,截至发稿涨至98.3756。
“人民币对美元突破相应关口会强化人们购汇,减少结汇。另外加上十一黄金周的因素,10月份银行结售汇逆差预计还有可能创新高。”赵庆明说。他指出,人民币突破6.75大关对人们心理影响还是比较大。但是主因还是美元走强幅度与人民币走弱幅度,人民币小于美元。根据当前央行三个货币篮子指数的定价机制,如果美元走强,人民币一定是要走弱的。
具体来看,近期人民币对美元走弱的幅度是小于近期美元走强幅度,从这个角度看,人民币汇率三个篮子形成的汇率指数是升值而非贬值。
除了美元的因素,此前,欧洲央行维持利率不变,保持1.74万亿欧元(1.95万亿美元)资产购买计划的主要指标不变。欧洲央行主席德拉吉宣布央行理事会并未讨论扩大QE后,打消了缩减刺激举措的市场臆测,欧元跌至四个月低位附近,接近英国脱欧时期历史性低位。
方正宏观任泽平提出,近期人民币自国庆后开启第四波贬值(2015年8月、2016年1月、2016年5-8月、2016年国庆后),触发因素来自:对2014-2015年的人民币高估部分仍在以渐进方式修正重估;美联储加息预期引发美元指数再度走强至98,市场担忧全球流动性拐点出现;国内房地产调控增加经济下行压力,并引发居民在贬值预期下增加对境外资产配置意愿;美国大选、纳入SDR、G20闭幕提供了时间窗口。
而瑞银中国认为,最近人民币对美元明显贬值主因是美元对其他主要货币升值、特别是英镑,不过9月资本流出规模也有所扩大。虽然9月出口增速低于预期,但预计短期内决策层不会利用人民币贬值来刺激出口和增长。“预计年底美联储可能加息、美元有可能进一步走强,人民币还可能继续对美元贬值至6.8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