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离岸人民币收紧为哪般

时间: 2016-09-21  文章来源: 国际商报
  9月19日,香港离岸人民币隔夜拆借利率(CNHHIBOR)暴涨1573个基点至23.68%,创8个月来最大涨幅,仅低于1月初的历史高点66.8%。一周期CNHHIBOR也暴涨至12.45%,较前一日增长346个基点。然而,3月期的CNHHIBOR仅增加81个基点至5.86%。G20杭州峰会结束之后,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就持续收紧,9月7日隔夜Hibor仅为1.57%,此后一路暴涨。
  我国8月份银行结售汇和代客结售汇逆差环比双双显著缩窄,显示人民币外汇市场供需失衡的状况好转。为何在此期间离岸人民币隔夜拆借利率反而暴涨呢?针对这一反常的利率走势和长短期倒挂现象,中国银行国际金融研究所研究员王有鑫认为,我国央行利用利率手段调汇率,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再收紧,抬高做空人民币汇率的成本。
  首先,短期利率飙升主要是为了稳汇率。近期香港离岸市场利率和汇率走势出现背离,一方面是人民币拆借利率急剧攀升,另一方面是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相对稳定。这似乎很难讲通,但实际上又在情理之中,看似平静的离岸市场暗流涌动。从供求角度讲,离岸市场人民币隔夜拆借利率飙升反映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不足,各种迹象反映央行可能在离岸市场通过出售美元资产回收人民币流动性,提高短期融资成本,挤压空头操作空间。9月16日刚刚公布的美国资本流动数据显示,我国央行连续两个月减持美国国债,对此观点形成有力支撑。
  在此时间点干预汇市,主要基于以下考虑:一是G20杭州峰会结束之后,市场风传央行将在一定幅度内允许人民币贬值,离岸市场空头蠢蠢欲动;二是美联储9月议息会议召开在即,美国经济数据涨跌互现,纷繁复杂的市场形势下预期分化,给投机者以炒作空间;三是10月份人民币将正式进入SDR,央行希望保持人民币汇率基本稳定,以提振市场需求。
  其次,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少,易于干预。
  年初已有成功经验,在人民币贬值预期浓厚,境内外存在较大汇差时,通过收紧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抬高做空成本实现稳定汇率的目标。当时,境内外人民币汇差最高曾达到1600点,套利者在香港用美元拆入人民币,汇入内地换成美元流出,套取汇差,导致香港市场人民币资产不断减少。此外,国有大行在离岸市场不断出售美元资产回收人民币,进一步收紧流动性,导致离岸市场人民币隔夜拆借利率一度飙升至惊人的历史高点66.8%。从效果上看,此举有效稳定了离岸市场人民币汇率。
  与在岸市场相比,香港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相对较少,银行人民币存款只有6671.1亿元,回收较少的流动性就会对市场造成较大影响。
  再有,是后SDR时代利用利率手段调控汇率的方式。人民币加入SDR后,离岸市场人民币流动性将逐渐增加,仅仅在离岸市场干预恐怕将难以奏效,届时资本账户开放程度将更高,资本流动规模、渠道和频率将比今日更甚,央行可动用的资源与市场资本相比,杯水车薪。
  王有鑫曾提出调控人民币汇率的框架,同时考虑在岸市场和跨境资本流动,提供了一个可供参考的解决路径。在正常情况下或人民币汇率正常波动时,央行可以利用泰勒公式制定能够修正汇率波动的长期政策利率来引导短端市场利率和市场预期,短端市场利率会根据当时的流动性情况和市场参与者对未来的判断自动调整,在利率走廊中上下浮动,最终实现利率和汇率的长短期均衡。而当出现极端情况或危机发生时,以人民币急剧贬值为例,此时资本大量外流,投资者信心崩溃,央行逆周期操作向市场释放流动性,只能加剧资本外流和市场的悲观预期,无异于解决问题。此时,央行应反其道而行之,不应向市场释放流动性,而应收紧市场流动性,抬高短端市场利率,提高外部做空势力的筹资成本和资本外流的机会成本。
  法国兴业银行分析,为了保持离岸人民币汇率的相对稳定,离岸人民币流动性未来6~12个月可能趋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