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期货公司应以经纪业务为基础 向新业务渗透

时间: 2016-08-22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今年以来,部分期货品种价格出现了大幅波动,给期货公司风险控制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同时,股指期货交易受到更严格的监管,给不少期货公司经营带来一定压力。期货公司如何应对经营风险和压力,成为许多期货公司“掌门人”必须要面对的问题。 日前,格林大华期货董事长乔俊峰接受证券时报记者专访时表示,期货公司可以以传统经纪业务为基础,向投资咨询、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代销基金和中间介绍业务等新业务渗透。未来期货行业机遇大于挑战,期货公司资管业务现阶段体量虽小,但是生机勃勃,未来大有可为。 行业创新迅速发展 证券时报记者:目前,国内期货公司数量多,且盈利能力较弱,期货公司应该如何确立自身定位和发展规划? 乔俊峰:期货行业相对于其他金融行业,确实存在公司数量众多、竞争激烈的问题,行业整体盈利能力较弱。期货是风险定价和风险管理的工具,在实体经济中,在投、融资管理中有着重要的作用。2012年9月以来,期货行业迎来了创新发展的大好时机,期货公司可以直接向投资咨询、资产管理、风险管理、代销基金和中间介绍业务等新业务渗透,期货行业业务创新得到迅速发展。 就格林大华期货而言,公司对行业的机遇与挑战、公司优劣势等进行了充分的分析,战略规划和实施路径日益清晰。公司根据自身特点和未来行业变化制定了四大业务发展战略:优化结构、转型发展经纪业务;资源共享、整合发展机构金融业务;积极探索、创新发展资产管理业务;拓宽思路、协同发展风险管理业务。 期货资管需厚积薄发 证券时报记者:期货公司资管规模6月末增至2273亿元,较一季度末增幅达62.59%,请问怎么看目前国内期货资管的发展现状和未来前景? 乔俊峰:自2014年12月期货公司资产管理业务管理规则(试行)发布以来,期货资产管理业务已经成为期货公司一个新的业务发展方向。 对期货行业来说,资管业务是继推出金融期货以来又一革命性事件,对整个行业的影响极其深远。它促进了传统经纪业务的转型,提升了期货公司服务机构客户的能力,很大程度上犒赏了植根于机构服务并始终重视投研能力培养的期货公司,期货公司多年来第一次看到了消除同质化竞争的希望。但不容回避的事实是,刚一开始,资管业务就受到了证券系统接入和进一步规范管理的约束。但从长远意义上看,是利大于弊的。 期货行业与各类资管机构相比,规模微不足道。但期货资管在产品设计(对冲的先天优势)、客户需求理解、交易能力上具有其他机构所不具备的优势。资管业务有典型的厚积薄发的特征,是一项系统工程。期货公司需潜心研究,大胆探索,尤其在量化、期权等优势领域,要大胆创新,稳健运作,专注于此,积极推进期货行业成为大资管行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重视金融科技 证券时报记者:如今“互联网+”如火如荼,很多期货公司在发力互联网开户,期货公司如何借力互联网“风口”? 乔俊峰:互联网的本质是一种思维和工具,互联网的开放、连接、聚焦、智能等特质值得所有管理者去学习、实践,金融企业更要重视金融科技的建设。对此,格林大华期货定位很明确,信息技术要引领业务的发展,以数据和技术作为公司发展的两大引擎,来推动公司各项业务全面开花。 目前公司主要通过三项工作进行“互联网+”的探索:第一,互联网开户;第二,互联网与投顾服务相结合;第三,正在积极申请基金销售资格,并与母公司交叉业务协同,实现线上线下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