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余丰慧:汇率变动冲击苹果在华业绩给跨国企业什么警示

时间: 2016-08-19  文章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距离上次访华刚刚过了3个月,本周,苹果公司首席执行官库克再次来到中国。不过这次行程可能不像以前那么轻松——刚刚公布的财报显示,在上一个财季,苹果大中华区营收下滑了33%,是所有区域市场中下滑最多的。对此,库克在访华过程中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今年苹果在华营收下滑,很大程度是受汇率因素影响。
  近一段时间,关于苹果公司经营走下坡路的质疑声四起,主要原因是来自电子消费品市场的竞争日趋激烈。对于苹果公司来说,谷歌、三星、微软等巨头都是劲敌。同时,中国的华为、小米也放出豪言要超过苹果,就连空调生产商格力的掌门人董明珠也表示要生产世界上“最好”的手机,这都足以看出市场竞争之激烈程度。
  在这种市场的大环境下,谁也不可能独霸塔尖岿然不动,能做到各领风骚好几年就已经算很不错了。而像苹果公司能长时间独霸领头羊地位,着实让人钦佩。
  研究机构在观察苹果公司业绩下滑时,很多都把焦点放在该公司在中国的经营情况。苹果大中华区之所以在上一个财季营收大幅下滑,除了宏观经济层面对市场造成的影响之外,库克还给出了两大原因:第一是苹果在第三方渠道的销售量减少了,但实际上,销售给消费者的销量是增加的;第二是人民币汇率因素的影响:苹果在华销售以人民币计价,但公司财报反映的收入是以美元来计价的,由于去年8月新汇改以来人民币对美元贬值了9%~10%,因此尽管销量增多,但是转换成美元之后收入却相应地会造成汇率损失。
  从库克所分析的汇率影响因素来看,这实际上是所有外资企业都会面临的一个共同课题——当跨国企业在华销售商品后,只要他们最终要将利润转移到本国,都无法避免汇兑的问题。
  自从2005年人民币汇改启动以来,人民币汇率走出了一个几乎是单边升值的行情,这对在华以销售为主的跨国企业来说,当然是一个乐见的结果。不过到了去年8月新汇改,人民币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正在向市场化改革的方向大步迈进,而这也意味着人民币汇率双向浮动的空间增大。在这种情况下,所有企业包括外资企业、跨国企业在内,都要适应人民币汇率更容易受市场影响而加大波动的趋势,为此在生产经营中,一定要把汇率风险因素考虑进去。可以说,库克的上述总结,是给所有跨国企业提了一个醒。
  目前,中国的许多企业也正在“走出去”,变得越来越国际化,许多业务都已经在全球范围铺开。对于这类中国企业来说,不仅要考虑人民币的汇率风险,而且还要考虑经营所在国的货币风险,尤其是美元、日元、欧元、英镑等主要货币的汇率变动风险。
  库克的一番话对中国汇率政策也有一定启发。从美国爆发次贷危机以来,中国经济在人民币汇率上吃的亏也不算小。从十多年前人民币开始单边升值以来直到去年,中国多数出口企业遭受重大的汇兑损失,可以说汇率单边升值对拉动中国经济“三驾马车”中的出口造成了致命冲击,以至于近年来出口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长期表现为负数。
  但自美联储收紧货币政策后,全球流动性开始回流美国。去年以来人民币汇率进入下行通道,这种趋势又让很多外资企业心生恐惧,甚至有部分企业已经开始将制造基地从中国搬到劳动力成本更低廉的东南亚地区。包括苹果公司在内,频频释放出“印度的智能手机渗透率还很低”这样的话语,其实从中也透露出一定的观望意图。
  对一个国家主权货币来说,汇率稳定是最好的状态。否则无论是贬值还是升值,都可能伤及经济当中的某一个方面。
  比如说,过度升值将会把出口逼向死角,却有利于吸收外资与资本;而货币贬值虽有利于出口,但却不利于进口,同时不利于吸引外资。当然,更重要的还是不利于本国货币的国际化。而对于中国来说,加快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的改革,加快人民币的国际化,却是当前金融领域一项重要的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