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人民币外债对外汇储备的影响

时间: 2016-08-04  文章来源: 财新网
  【财新网】 截至2016年3月底,中国本币外债余额为39109亿元人民币(6053亿美元),占外债总规模44%。与2015年3月相比,本币外债规模下降了1994亿美元,占外债总规模也下降了4.1%。人民币外债去杠杆的速度比美元外债更快。
  虽然都是外债去杠杆,但是人民币外债余额的变化并不正常。人民币相对美元贬值,企业应该借入更多的人民币,为什么偿还人民币债务的速度比还美元债务更快?而且,“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飙升,大陆的人民币比香港更加值钱,为什么人民币跨境资本却并没有回流至大陆,反而大幅流出至海外?期间海外人民币存款并没有增加,这些人民币流到海外之后去哪里了?会不会对外汇储备造成影响?迄今为止,这些问题并没有一个完整的答案。
  人民币和美欧日国际货币并不相同,海外投资者持有人民币的意愿跟汇率预期密切相关。由于资本项目下人民币尚不能自由可兑换,人民币外债主要是境内金融机构为进出口企业提供的融资产品。在贸易渠道下,贸易商会根据人民币汇率预期,选择在境内还是境外结汇,随之形成人民币跨境资本流动。例如,2011年下半年,因欧债危机冲击,人民币汇率出现贬值预期,境内人民币相对美元价格更高,进出口商会将海外人民币运回境内结汇。此时,人民币跨境净流入。2013年下半年,人民币汇率出现升值预期,境外人民币相对美元价格更高,进出口商都会尽量将人民币留在境外换汇。此时,人民币跨境净流出。
  2015年“8.11”汇改后,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飙升,按照以往的规律,人民币跨境资本应该回流至大陆。然而,自2015年“8.11”汇改至2016年6月,人民币跨境资本流动净流出规模达到2300亿美元。这一反常现象出现在2015年10月中国人民银行加强资本管制之后。显然,有一部分海外投资者选择以人民币的方式汇回资本,有一部分境内投资者也以人民币的方式进行资本外逃(不再考虑汇差损失)。虽然当前美元净流出相对稳定,但是,人民币跨境资本净流出规模已经达到每个月接近300亿美元,成为最主要的资本流出渠道。
  过去,大多数人都认为以本币计价的债务并不会对外汇储备造成严重影响。因为本币流入和流出并不会直接和央行的外汇市场干预挂钩。然而,人民币尚不是可自由兑换货币,如果人民币没有升值预期,大多数海外投资者并不愿意持有人民币资产。所以,当人民币资本从境内流向境外后,境外投资者会用手中的人民币向海外人民币清算行兑换美元。此时,如果海外清算行向中国人民银行购汇,将会消耗央行的外汇储备。如果海外清算行不向中国人民银行购汇,自身将会承担巨大的外汇风险,并不是长久之计。事实上,由于海外人民币资产池的深度和广度都不够,人民币从大陆地区流出,迟早都会向中国人民银行换取外汇,消耗外汇储备。所以,无论是人民币外债还是美元外债,最终还是会增加外汇储备的负担。
  近期出现的反常情形,实际上反映资本外逃开始集中体现在人民币跨境支付渠道。监管当局应重视对人民币跨境贸易投资的相关监管,重新审视人民币外债对外汇储备的影响,防止资本外流恶化,威胁境内金融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