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6.7收复战:人民币与美元共舞

时间: 2016-07-29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自7月18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触及6.7030低点起,近期人民币汇率如有神助般地开启了一波反弹行情。截至7月28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从跌破6.7关口到重回6.65一线,累计上涨了464基点,并创三周新高。 市场人士指出,在收复6.7关口的这场大戏中,人民币与美元同时走强,与以往的升值相比显得有些“蹊跷”,这也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央行维稳汇率的意图。短期来看,美联储加息继续延后,外围风险情绪下降,人民币贬值预期趋缓,人民币汇率有望继续企稳。中长期来看,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仍然稳固,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贬值基础,跨境资本流动也有可能出现阶段性改善。 破6.7后人民币调头连涨 7月中旬以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先贬后升,上演了一幕守卫6.7关口的大戏。 18日,在避险情绪推升隔夜美元大涨的背景下,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大幅下调156基点至6.6961,直逼6.7关口。当日在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盘中一度下探到6.7030,创2010年9月以来的新低。 随后的19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再度下调10基点至6.6971,刷新逾五年新低。当日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早盘随中间价小幅调整,但午后在、离岸人民币即期汇率均明显走强。截至当日收盘,在岸人民币兑美元上涨94基点至6.6893。 “北京时间19日15:00左右,即有交易员看到离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先行走升,此后在岸市场中少数中资大行开始抛售美元,推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一个多小时内上涨约70基点。”业内人士表示。 随后的几个交易日里,人民币汇率“逆转”大戏正式上演。从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走势来看,20日至22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分别上调25基点、74基点、203基点,25日下调191基点后,26日至28日,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又先后上调82基点、107基点、74基点。短短7个交易日内,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累计上调374基点至6.6597。 人民币即期汇率在跌破6.7关口后亦迅速反弹。在岸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已重回6.5一线,昨日收盘再涨131基点报6.6566,创出三周多新高,较此前触及的逾五年低点6.7030则上涨了464基点。离岸人民币涨幅则更大,截至7月28日16:30,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涨65基点报6.6645,较19日触及的低点6.7206反弹了561基点。 维稳汇率意图显现 值得注意的是,在收复6.7关口的这场大戏中,人民币汇率的反弹伴随着美元升值,这与此前明显不同,因而也显得有些“蹊跷”。 从盘面上看,7月19日至22日,美元指数从96.54上涨至97.35,期间涨幅为0.83%;与之对应的是,人民币兑美元中间价上涨292基点或0.44%,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上涨283基点或0.42%,离岸人民币兑美元即期汇率上涨222基点或0.33%。 而汇改至今,尽管“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的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已初步形成,不过美元走势仍旧是最主要的影响因素。一般而言,美元兑人民币汇率通常与美元指数同向波动,即美元指数越强,美元兑人民币汇率越高,反之亦然。 如何理解美元指数和人民币兑美元同时走强?市场普遍猜测,央行有可能在人民币兑美元汇率触及6.7附近时出手引导,引发了这轮人民币反弹行情。 “上周人民币汇率的走势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央行维稳汇率的意图。”国信证券指出,此前人民币兑美元汇率收盘价多跟随中间价一同贬值,唯有这次逼近6.7关口时出现明显背离,这显然很难用市场预期的逆转能完全解释。考虑9月G20峰会的召开及随后的人民币加入SDR,本轮人民币汇率的贬值或因此而告一段落。 国泰君安证券表示,在外部美元并未拐头走弱,内部利好也未出现的背景下,倾向于认为人民币汇率的支撑来自于6.70关口的“底线思维”,即央行可能温和地引导在岸汇率不迅速跌破6.70关口,或者市场参与者预期央行将在这一关口有所行动,从而产生自发的“畏惧”心理。无论如何,央行的“疑似底牌”并未引发更大规模的投机力量涌入,这至少证明了当前市场的贬值预期已经较年初大为改善。 人民币料将继续企稳 综合市场人士的观点,短期来看,美联储加息继续延后,外围风险情绪下降,人民币汇率料将继续企稳。中长期来看,经济基本面对人民币汇率的支撑犹存,人民币汇率不存在大幅贬值基础。 外管局最新公布数据显示,6月银行结售汇逆差846亿元人民币,银行代客结售汇逆差1161亿元,自身结售汇顺差315亿元;银行代客远期净购汇55亿元;境内银行代客涉外收付款逆差1581亿元。分析人士称,结售汇数据整体改善体现跨境资金流出压力有所缓解,其原因或与跨资金管理政策趋严,以及人民币贬值预期相对减弱有关。 “上半年跨境资金流出压力逐步缓解,市场情绪趋向稳定和理性,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减弱。即使美元加息、英国脱欧以及国际金融市场波动等一些不确定因素可能会影响到我国跨境资本流动的短期走势,但中国良好的经济基本面和较强的风险防范、抵御能力使我国跨境资本流动在长期仍将能维持基本稳定的态势。”申万宏源证券表示。 中国经济基本面也支持人民币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在4月份把中国2016年的经济增长预测从之前较为悲观的6.3%上调至6.5%之后,日前又进一步上调至6.6%,这与此前6月份公布的世界银行预测的6.7%相差无几。未来随着稳增长政策推动实体经济企稳回升,人民币将继续维持稳定。 兴业证券进一步指出,长期来看,值得关注的两件事情——央行的偿付能力和调控手段都没有出现减弱,反而有所增强,其一,虽然外储下降,但央行偿付能力并未减弱。其二,央行的调控能力出现上升。6月德拉吉讲话、IMF报告等信息显示,各国央行对适度的资本项目控制的认可是在上升的。 展望后市,中金公司认为,尽管短期人民币汇率仍承压,但9月份G20和10月正式加入SDR这段时间之前,人民币汇率仍以维稳为主,叠加结汇需求的积压,后续有望看到外汇占款流出压力阶段性减轻甚至转正。 “未来一两年内最有可能的是人民币汇率贬值幅度在一个较小的幅度内,在这样的幅度内货币本身不存在套利空间。短期看,人民币汇率在6.7附近汇率继续急贬的可能性非常小。”国信证券表示。 观点链接 国泰君安:6.70附近进入休整 6.70作为“短期底线”有较强支撑。6.70不管是有央行在“实际支撑”还是仅仅是“心理支撑”,在G20峰会即将到来之际很可能不会被打破。美元指数近期反弹幅度较大,距离前期高点空间已经有限,人民币汇率的警报虽然并未完全解除,但短期在6.70附近进入休整的可能性更大。 国信证券:不一定有长期贬值压力 “长期贬值压力”在长期不一定存在。认为人民币有长期贬值压力的逻辑主要是经济下行和货币超发,但这两个因素在“8·11”前就一直存在,当时并没有很强的贬值预期,甚至在2015年初时还有不少人看人民币升值。这说明以此推断长期贬值压力并不牢靠。当前市场之所以认为人民币有较强贬值压力,可能主要还是因为“8·11”以后贬值的趋势形成了。往后看,如果汇率相对平稳或者贬值幅度小于预期,所谓的“长期贬值压力”也就会逐渐减弱。 招商证券:人民币汇率具备走强条件 三季度末人民币汇率具备再次走强的条件,跨境资本流动仍有可能出现阶段性改善。从外围因素来看,美元可能会阶段性走软。我们一贯认为强美元是把双刃剑,美元快速走强会拖累美国经济增长,并降低美联储加息频率。从国内因素来看,一是季节性因素可能带来贸易顺差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二是人民币将正式进入SDR货币篮子,带动一些经济体参考该货币篮子增加配置人民币资产;三是中国债券市场的开放政策有望持续发酵,为中国带来更多的国际资本流入。 华泰证券:小幅贬值+双向波动 近期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由此前的下跌转为小幅升值。一些解释,如央行认为某个汇率值是人民币底线、或是G20会议过程中人民币不会贬值、或是SDR权重调整之前人民币不会贬值等说法都是经不住推敲的。我们认为近期汇率走势中,央行的介入程度或相对有限,更多的是由二季度经济数据和IMF上调中国增速预期等基本面因素导致的。不过未来美联储真正加息、冲击到人民币汇率稳定的时候,央行必然出手平抑汇市波动。从长期看,未来汇率走势或依然是小幅贬值和双向波动的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