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对资本外逃需保持高度警惕

时间: 2016-07-25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势必加大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金融风险。 国家外汇管理局上周四(7月21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一季度银行结售汇逆差1248亿美元,二季度大幅收窄至490美元,其中,5月、6月月度结售汇逆差分别为125亿和128亿美元,较1月份的544亿美元大幅回落。此外,5、6月份银行代客涉外外汇收付款实现顺差2亿和125亿美元,结束了年初以来连续4个月的逆差态势。从以上数据来看,我国跨境资金流出压力的确有所缓解。然而,综合各方面因素,笔者以为,中短期内我国资本仍将净流出,货币当局需要防范资本外流逐步演变为资本外逃,警惕资本外逃引发金融不稳定。 2014年下半年以来,表征资本流动的各项数据显示我国资本外流已成趋势。其一,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我国非储备性质的金融账户自2014年二季度起连续8个季度净流出。其中,证券投资自2015年一季度起连续5个季度净流出,其他投资自2014年二季度起也是连续8个季度净流出。其二,截至2016年6月末,银行结售汇自2014年三季度以来已经连续8个季度呈逆差,远期结售汇签约额自2015年1月以来连续18个月逆差(2016年5月除外)。此外,误差与遗漏账户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热钱”的动向。截至2016年一季度末,国际收支平衡表下的净误差与遗漏自2014年二季度起也是连续8个季度为负。 趋势一旦形成就难以轻易改变。未来一段时期内(至少接下来半年内),鉴于美元走强动力不减、人民币贬值压力仍存、英国脱欧负面影响尚未完全释放、地缘政治风险不断加大等因素,我国资本净流出的态势仍将持续。笔者以为,虽然资本净流出只是表明可能引发资本外逃,并不意味着就一定会发生资本外逃,但考虑到跨境资本的短期化和虚拟化的特性,货币当局仍然需要对资本外流演化为资本外逃保持高度警惕。 一方面,跨境资本流动渐趋短期化。随着世界各国金融市场的发展,以及对资本流动管制的放松,加上信息技术的进步,金融交易已经能够24小时不间断进行,数额巨大的资金能够在一秒钟以内传送到数千万公里以外。此外,随着全球经济金融一体化程度的日益提高,各个国家或地区的金融市场之间、不同类型的金融市场之间已相互贯通,资金不但能在某一类市场上实现跨国界的流动,而且能在不同类型市场之间迅速转移,使得“长期资本”与“短期资本”之间、“国际金融”与“国内金融”之间的界限日益模糊。在这些因素的作用下,加之资本逐利的天然本性,跨境资本流动的规模不断加大,资本流动短期化的倾向日益明显。 另一方面,跨境资本流动日益虚拟化,即:跨国资本资本流动与实体经济“脱钩”迹象越发明显,其变化大大快于实体经济的变化,有逐渐“虚拟化”的趋势。2009年以来,全球国际直接投资(FDI)年均规模仅为1万亿~2万亿美元左右,而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估计,国际金融市场几乎每天都有上万亿美元的资本在世界金融市场伺机进行投机,特别是那些寻求短期汇率和利率变动收益的证券投资基金与对冲基金。数据显示,20世纪90年代以来,FDI、国际证券投资(FPI)、国际其他投资(FOI)的总规模均保持稳步增长,但FDI无论在总规模上还是增速上都低于FPI和FOI,三者的增速也均明显高于全球贸易增速;同时,全球外汇市场的日名义平均交易量高达4万亿美元以上,大约是世界日平均实际贸易额的50倍,意味着世界上每天流动的资金中只有2%左右真正用在国际贸易上。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当前,我国正处于深化改革的关键时期,大规模的资本外逃势必加大系统性风险和区域性金融风险,诱发金融不稳定。对于货币当局而言,防范资本外逃的关键手段是加大监测预警力度,未雨绸缪。特别地,资本项目开放要稳字当头,必要的时候加强资本管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