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6月外储超预期增长 两大变化值得关注

时间: 2016-07-08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虽然6月以来人民币汇率进入贬值通道,但央行昨日公布的官方储备资产显示,6月外汇储备重返3.2万亿美元大关,较上月增加134亿美元,高于市场预期。 市场普遍认为,在人民币汇率持续贬值的情况下,外汇储备不降反升,反映出市场对近期汇率波动的情绪稳定,也表明外汇市场和汇率的自发调整作用显现,央行对外汇市场的干预度下降。 尽管在人民币贬值的趋势下外储止住跌势部分得益于跨境资金流出压力的持续缓解,但这一趋势并非新鲜事,实际上从今年2月以来,资金外流情况就一直在改善,只不过此前几个月体现的方式是外储降幅的不断收窄。 而6月外储数据的超预期变化,体现的则是两大可能有着深远意义的变化。其中最重要的是,这或许意味着央行已彻底退出对外汇市场的常态化干预。 持这种观点的市场人士并不在少数,九州证券全球首席经济学家邓海清就认为,央行已基本退出外汇市场的常态化干预,今后外储规模的变动,可能只是由央行自身持有资产的价值重估所导致。 央行退出汇市干预,是外储止跌的重要原因,但这并不足以解释为何6月外储规模会大幅增加。至于缘何会正增长,一个不可忽视的原因或许是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而这可能就是另一个深远意义的变化。 持这一观点的人并不多,招商证券宏观研究主管谢亚轩倒是一再强调这一变化。在他看来,6月外储增加有一个易被忽视的原因,就是境外机构投资者可能出于配置人民币资产的需要,进入外汇市场购入人民币,从而带来外储的增加,并且境外机构投资者配置人民币资产的力量有望在今年下半年不断发酵。人民币正式加入SDR货币篮子,以及外汇和债券市场开放政策的推进,都将带来国外长期投资者增加人民币资产配置的需求。 当然,由于我国金融市场对外开放和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时间不长,境外投资者对中国资产的配置还处于摸索阶段。因此,把6月外储大幅增加的原因主要归结于境外投资者增持人民币资产显然并不合逻辑。但这至少可能是6月外储增加的部分原因,即便它所贡献的新增规模很小,这一新变化也是值得关注的。 6月外储的走势带来了一种新气象,此前我国官方的外汇储备通常与人民币汇率同向运动,这次却出现了明显的背离。其实,这一现象在发达国家较为常见,中国能有这种新变化,至少也再一次证明,我国的汇率市场化改革确实在不断推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