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商品牛2.0时代开启投资新模式

时间: 2016-07-05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连续暴跌5年后,反映大宗商品市场景气度的CRB指数在今年表现不俗。截至7月1日,该指数今年以来累计上涨近13%。7月4日,中国商品期货市场全线上涨,其中棉花、白银、镍等7个品种期货主力合约录得涨停,仅2个品种收跌。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反映国内商品期货市场景气度的文华商品指数已经累计上涨近20%,进入技术牛市格局。显见的是,一边宏观经济数据大跌眼镜,另一边反映经济状况的风向标——大宗商品市场却持续暴涨。 值得注意的是,在大宗商品期货涨停潮的同时,A股开始产生“联动效应”,其中有色金属、黑色金属及贵金属板块表现尤其明显。分析人士指出,大宗商品牛市一定是基本面推动的,仍待考证,而股市、期市联动效应一直存在,特别在工业品市场更为显著,在货币宽松预期下,大宗商品投资预计还将持续升温。 大宗商品启动暴涨模式 截至7月4日收盘,国内大宗商品市场主要品种集体收涨,此前滞涨的有色金属类商品亦跟涨,金属镍期货价格盘中一度涨停,追踪基本金属价格表现的有色金属指数大涨接近3%,综合价格基本回到了一年前的水平。 同时,包括铁矿石、钢材等“黑色系”以及塑料、PP、棉花等石油化工和农产品类商品也纷纷上涨,追踪一揽子大宗商品价格综合表现的商品指数单日大涨逾2%,创下一年多来的新高。 “近期的风险事件确实不断,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大的风险事件都已经出现,而风险事件之后的路径预期相对明显,那么市场所采取的方式就是对冲风险,而不是规避风险。”混沌天成期货研究院院长叶燕武说。 叶燕武指出,2016年从宏观角度看,市场并没有清晰的路径和逻辑,再来观察大宗商品市场已经连续5年熊市,很多商品都已经打了两次对折,所以从商品的基本面并未看到上涨的长期缘由,但是下方的空间已经明显不足。 其亦指出,从近几年各国的货币政策看来,基础货币已经大幅增加。而债券、股票价格又已经处于较高的估值区间,虽然没有看到大跌的理由,但是大幅上涨的空间已经不足。再结合着全球宏观路径并不清晰的情况之下,资金的流动就会成为资产价格波动的关键因素,在风险预期路径可控,并且大的风险事件已经出现之后,资金追逐低水位资产的预期就比较强烈。 此外,兴证期货高级研究员施海表示,英国退欧风险逐渐淡化,美联储年内降息概率大幅下降,人民币汇率走弱,刺激大宗商品走强。全球宏观经济没有出现重大利空,逐渐显现低位企稳迹象,尤其是中国经济企稳,对大宗商品构成利多影响,投资与投机资金做多意愿增强。 期市、股市联动效应明显 从4日中国股市与商品期货市场表现可以看出,两个市场联动效应特别明显。显见的是,A股市场有色金属、贵金属等板块与商品期货对应品种的联动效应最为明显,另外橡胶、棉花等品种与股票市场联动也较强。 国都期货经纪业务总部副总屈晓宁表示,在大宗商品持续上涨的过程中,势必会带来相关企业利润增加,这也就不难理解股市相关股票的联动。但这种联动属于原材料被动价格上涨,并不是需求端好转,所以幅度和持续度都不会特别高。 生意社首席分析师刘心田认为,商品市场带动了股票市场,但这种效应的持续性有待考验,半年报即将出炉,如果半年报不够理想,则商品市场会受到“反噬”,基本面的整体修复需要三个条件:一是信心、气氛的恢复,这点目前市场是具备的;二是产业供需矛盾的缓和,这点非但短期内不具备,甚至存在激化的可能,否则供应侧改革改什么;三是产业、经济、社会大环境的配合,目前看,国际经济、政治都充斥太多不确定性,形势并不明朗。综合三点来看,基本面修复“心已在,路尚远”。 业内人士表示,股市和期货市场联动,这即反映出大宗商品价格强劲反弹下市场对于上市公司利润改善的预期,也同样反映出市场对于资金寻求加杠杆下的高收益率的诉求。 不过,宝城期货金融研究所所长助理程小勇担忧,大宗商品反弹主要是资产配置需求驱动的,在某种程度上再次看到去年股市过度加杠杆的影子。如果PPI回升想CPI传导加快的话,这即可能会加剧货币更加偏紧的风险因素,也可能引发金融市场脆弱性。还有一个担忧的因素是,随着大宗商品反弹,部分产能过剩的行业去产能会更加缓慢或者阻力更大,原因在于煤炭和钢材行业利润回升,那么很多产能有利可图就很难定义为是过剩产能,一旦需求如环比回落超预期,那么商品反弹可能只是流动性浪潮下的“裸泳”,潮退之后面临更大的抛盘压力。因此,并不认为此轮反弹是供需关系修复而引发的良性上涨。 叶燕武也表示,商品的联动性一直存在,尤其是工业品的联动性本身就很强,周期上也是存在诸多的相关性,产业是也存在上下游的联动关系,因此这个联动效应是一定存在的,但是这并不意味着是基本面的修复,基本面的真实修复一定是供应端的大幅调整之后,需求端的长期增加,目前看,全球并没有新的需求端出现。 大宗商品牛市2.0来了? 就在大宗商品暴涨之际,市场开始出现“大宗商品牛市2.0”的声音。那么,大宗商品牛市真的来了? 对于大宗商品牛市2.0,程小勇表示,这种预期存在是合理的,经过2011年至今的大宗商品长达5年多的熊市,部分商品经历了去库存和去产能的洗涤,过剩压力有所缓解。但是否牛市归来还有待商榷,一是此轮商品反弹可能是流动性吹起的泡沫,一旦流动性难以继续扩张,加杠杆可能会中断;二是经济转型背景下,工业制造业和地产行业回暖只是阶段性和暂时性的,需求层面很难再现2003-2008年的超级扩张周期,短期可能是供需错配而已。 程小勇表示,对于此轮大宗商品上涨,实际上很多机构已经达成共识,即高收益资产荒下,充裕的流动性激发的资产配置需求。而供需关系层面可能并非驱动整个商品暴涨的主因。虽然供给侧层面对煤焦钢可能有一定的利多因素,担心需求较一季度环比回落同样存在利空。因此,从驱动逻辑层面看,宏观和金融属性解释可能会相对更合理一些。 “上半年的资金环境相对宽松,加上资产荒期间资金更多青睐低风险资产,所以才导致价格处于低位的大宗商品价格上涨。”屈晓宁也指出,大宗商品的真正牛市是经济和金融联动才能实现,目前只有金融一条腿,经济暂无实际利好,所以言牛市尚早。更多的判断为在通胀预期背景下的价格低洼修复行情。 多位业内人士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宏观经济并未出现根本好转,目前商品走势并不意味着大宗商品重新回归牛市,大势翻转还为时尚早。 “大宗商品的牛市一定是基本面推动的,也就是供需关系的长期矛盾形成的,如果没有这样的基础,牛市就不真实存在。”叶燕武说。 再平衡遭遇阻力油价或临反弹拐点 继多哈冻产协议流产之后,油价仍能保持上行最为核心的因素体现在市场看到再平衡的发生。 再平衡不仅包括供给端的收缩,也有需求端的扩张。多哈会议之后,供给中断的消息频繁出现,从科威特石油工人罢工,到加拿大森林大火,再到尼日利亚NigerDeltaAvengers(NDA)武装分子袭击油气管道基础设施等。此外,美国原油产量在2015年4月见顶之后便持续回落,市场看到低油价导致页岩油产能退出的策略正在奏效。今年前4个月,无论是亚太地区还是美国,原油进口需求均十分强劲。IEA在六月市场报告中将全球1季度需求增速上调为150万桶/天,全年的需求增速为130万桶/天。尽管在OPEC半年度会议没能达成产量上限,意味着OPEC各成员国接下来将竭尽所能地生产,市场份额最大化将继续被奉行。尽管如此,市场也未有半点担心。英国脱欧公投之后,油价一度暴跌7%,但是在之后的两个交易日,油价便止跌回升。 上半年产生诸多供给中断因素,如Kirkuk-Ceyhan管道被蓄意破坏、北海部分油田检修、科威特石油工人罢工、尼日利亚的NDA袭击油气基础设施、利比亚Harrigen港出口被封锁和加拿大森林大火等。在所有这些因素中,唯有尼日利亚NDA能够构成持续性的影响因素,其他因素多为短暂的,如利比亚产量几乎没有可降空间,加拿大森林大火对产出的负面效应极其有限等。我们认为NDA的政治诉求并不强,只要“价钱”合适,就有望被政府招抚,并且政府已经于NDA达成停火协议并开启和谈。 尽管一季度油价出现2003年以来的低位,但油企所披露的一季度产量大多高于目标,不少企业还上调了2016全年的产量目标。由此反映,北美原油产量,尤其是美国原油产量不一定会如EIA机构所预计的会出现断崖式下降,预计其下降过程仍较缓慢。2016年油企申请破产保护加速进行,重组方案无一例外均是债转股,债转股会使得原本债务缠身的企业轻装上阵,降低企业的生产成本。 然而进口需求强劲的背后并非是自身消费能力的提升,进口的高增速难以贯穿全年。以中国为例,2016年1-5月,中国原油累计进口量高达1.56亿吨,同比增速高达16.5%。同期国内炼厂加工量为2.21亿吨,同比增速仅为3.2%,而1-5月原油产量和进口量合计为2.41亿吨,相当于2,000万吨的原油形成了库存。2016年1-5月,汽油、柴油和航空煤油的累计净出口量合计累计值为1157万吨,同期炼厂原油加工量的增量为693万吨。由此可以看出,我国对原油的实际消费量不是强劲增长,而是萎缩。 综上所述,供给中断因素多难以持续,而原油的进口高增速难以贯穿全年。北美油企对全年产量目标达成较为乐观,美国原油断崖式下降预计难以实现。北美油企虽加速破产,但是重组的公司更是轻装上阵,以更低成本生产。因此,再平衡受阻或将导致油价2月份以来的反弹在6月底行将结束,预计WTI将下行至35美元/桶,Brent对WTI价差均值为1美元/桶。然而,价格驱动的再平衡是市场必然要走的方向,因此从中长期来看,油价震荡中枢可能上移,而且对供给中断的反应也更为敏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