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人民币战争”究竟谁是内鬼?

时间: 2016-07-04  文章来源: 商业见地网
  正在央行聚精会神、全力谋划打好汇率之战时,冷不防,与去年股灾救市一样,央行、外汇管理局的“内鬼”出现了。
  初夏的夜晚,凉风席席,但人民币汇率却危机四伏。
  心花漫烂的人们,请将注意力从“万科事件”转移——这起被情怀裹挟下的商战,已经演变成超具喜感的娱乐事件,舆论精英们对王石的力挺,一边彰显着道德的高贵,一边勾兑着“单相思”式的私情,而无数的大众拥趸们,则纯粹因身份认同感的需求,激烈响应着舆论精英们的诉求,他们缺乏心理安全感,他们担心被这个“高贵的群体”抛弃。
  远离娱乐,回归理性,近日爆发了超级重磅事件!
  1、6月30日,在路透社发生“央行愿意让人民币兑美元今年贬值至6.8:1”的新闻后,离岸人民币汇率快速下跌至6.70上方,央行随即公开辟谣。
  2、6月30日,央行在公开市场通过逆回购,再次向市场释放1300亿元的流动性,6月份央行合计向市场净投放5350亿元,创下2月份以来的新高。
  3、6月30日,有报道称,上海外管局召集部分中资银行开会,要求对于合伙企业办理跨境投资项目,资金来源追溯为个人出资的,叫停办理购汇。
  个人感觉,路透社的这则报道(人民币汇率贬值预期),并非是“不实报道”,肯定有确凿的信息源,事实上这应该是央行今年既定的汇率预期。
  但是,这则消息的突然外泄,还是出乎央行和外汇管理局的预料之外,同时也打破了既定的外汇战略部署。
  
  写到这里,必须要说一说,我们的许多宏观经济决策部门,是应该好好清查清查“内鬼”,去年股灾救市时,证监会就有“内鬼”、甚至“内鬼”就是原证监会副主席,现在央行和外汇管理局可能也出现了“内鬼”,不好好清查清查,后果严重,后患无穷。
  为什么说,人民币兑美元6.8:1的汇率,应该是央行的汇率调控预期。其实,对于汇率,细心的朋友,可能早就注意到,自去年底至今,我已经写了好几篇汇率方面的文章,也明确提到,今年人民币汇率将贬值到6.8:1左右,在未来3年内(截止2018年底),人民币汇率更将可能贬值到8.0:1左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