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农民说 企业讲 共商期货助“三农”

时间: 2017-09-01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8月29日,为深入了解农业生产经营一线的市场风险管理需求,进一步提升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深度和广度,大连商品交易所(下称“大商所”)在大连召开“期货市场服务‘三农’座谈会”。20余位来自东北、河北、山东、安徽等地的种粮大户和养殖户来到大商所参观、座谈。与之随行的还有来自龙头企业、基层政府和期货公司、保险公司、银行的代表。与会代表围绕当前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现状、风险管理诉求、“保险+期货”试点情况等进行了沟通和交流,并对期货市场进一步深化服务“三农”的举措进行了探讨。 保障收入 农民共话农业风险管理 尽管一些农户已经通过各类培训和“保险+期货”试点等方式,对期货工具有了初步了解,但对很多首次见到现代化交易大厅的农民来说,亲密接触后,更多了份信任与依赖。 座谈会上,一些种粮大户和合作社负责人表示,随着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推进,临储收购和目标价格补贴等政策相继退出,农民亟需能保障售粮价格和售粮渠道的好方法,大商所近年开展试点的“保险+期货”和场外期权试点深受市场各方的关注和期待。 黑龙江省哈尔滨双农区铧镒农机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杜滨说:“2014至2016年玉米连续三年掉价,本来不想种了,后来与大连良运合作,并通过价格保险建立了信心”。今年杜滨种植玉米27300余亩,产量预计2万余吨,为保证种粮收益,他与大连良运按1580元/吨的价格卖出了1万吨玉米,约定今年12月30日交货。同时还购买了价格保险。“购买保险能保证今年种粮不亏钱,我种粮更有信心了。”他说。 尝到了期货保收益的甜头,杜滨开始向下游养殖产业拓展。“今年年前我收购了一家牧场,原计划养牛,现在我打算养猪了,这样就构成了产业链条,等到生猪期货上市,能得到更全面的保障。”他说道。 对于拥有耕地面积28400公顷的黑龙江农垦赵光农场来说,“保险+期货”模式实实在在服务了农场的稳定发展。场长王宏忠表示,当前我国农业发展主要面临着自然灾害和市场价格波动两类风险,自然灾害目前已可以通过技术设施、种子改良等手段适当规避,但卖粮价格仍面临着较大不确定性。2016年,农场参加了阳光保险、南华期货的大豆“保险+期货”试点项目,很好的保护了农民的收益。今年,农场又积极参加了首批收入保险试点,更有针对性的对种植收入进行保护。“收入险同时考虑了影响农民收入的两方面因素——价格和产量,有了收入保险,我们农民就真正享福了。” 不仅是东北主产区,来自安徽省泗县草沟镇街南村的农民汪夫利也通过“保险+期货”试点深刻感受到了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汪夫利曾是一名航空兵,退伍后回乡创业。他说:“种地再苦再累都不怕,最怕价格跌,最近几年玉米价格连续下跌,种地越来越不挣钱,而且越丰收越担心卖不出去。去年我买了玉米价格保险并获得了赔付,听说今年又推出了收入保险,以后我可以安心种地了。” 期货市场还让饱受价格波动之苦的养殖户们看到了希望。来自我国养殖大县,辽宁省黑山县建国养鸡专业合作社负责人韩建国表示:“养殖行业风险很大,不仅受疫情疫病影响,还经受着价格周期性波动的冲击。今年上半年鸡蛋价格大幅下跌至成本线以下,很多养殖户亏得很惨。合作社蛋鸡存栏量约50万只,分散在200多家养殖户,鸡蛋是否挣钱关系着每家农户生活水平的提高。”2013年鸡蛋期货上市后,韩建国便开始关注鸡蛋期货,他认为,利用期货市场套期保值可以稳定养殖利润,不至于在价格大幅下跌时让养殖户不知所措。“有了价格保险之后,就可以锁定利润,养殖户只需养好鸡产好蛋,将更多精力投入在食品安全上,提高养殖规模。” 服务“三农” 需要引领好引导好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一些对期货市场认识较为充分、风险管理水平较为成熟的龙头企业,一方面通过“订单农业”的方式解决农民卖粮顾虑,另一方面向合作的农户积极传播先进的风险管理理念,在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大环境下,主动承担了服务“三农”的重要责任。 大连良运集团粮油购销有限公司是一家从事粮食贸易的公司,总经理杨传辉表示,良运集团一直根据大商所的期货价格进行粮食采购和销售,在与农户签订采购订单后,在期货市场上卖出保值,在保障农户种植收入的同时,锁定贸易利润。随着场外期权试点的推进,杨传辉也开始利用场外期权帮助农户稳定收益。他今年与国投安信期货合作推出了一款大豆看跌期权,如果大豆价格下跌,农户将得到价差补偿,如果价格上涨,农户也能获得更好利润。 黑龙江象屿物产农业集团负责人介绍说,现在农民面临三个问题,分别是种什么、卖给谁、卖什么价。象屿依托龙头产业风险管理优势,为农民提供多项服务,解决农民困扰。一是保服务,通过规模化、专业化服务降低成本,让利农民;二是保收益,农民可以根据种植成本提前锁定销售价格,保障利润;三是对贫困农户保分成,根据大商所期货价格变化,如果期货价格上涨可以进行二次定价。此外,象屿还为农户提供辅导种植的服务,根据大商所期货价格和种植成本、运输成本计算收益,帮助农户选择种植的品种,并利用期货市场提前锁定售粮价格。 吉林云天化农业发展有限公司通过将“订单农业”与“保险+期货”相结合,在保障农民卖粮价格的同时,也解决了农户“卖给谁”的问题。 顾孝春是嫩江县农业局局长,据其介绍,嫩江县是黑龙江省最北部的一个产粮大县,位于松嫩平原北端,地处高纬寒地,县域耕地面积1100万亩,是全国耕地面积最大的县,也是全国最大的非转基因大豆生产县,种植面积最多时曾达600至700万亩。作为一个产粮大县的基层农业干部,顾孝春感到责任重大。2014年,嫩江县政府与浙商期货合作推出了大豆场外期权,取得了良好效果。“保险+期货”推出后,嫩江县政府也积极支持。“‘三农’服务的效果关键看农民收入的高低。从近几年场外期权和‘保险+期货’试点看,他们真正保护了农民收益,也探索了一条新形势下农业补贴的新路。但目前无论是场外期权还‘保险+期货’,试点覆盖面还是太小,希望能扩大试点覆盖面,让更多农民从中受益。”他表示。 立足根本 不断丰富“三农”服务模式 近年来,我国农业领域市场化改革不断深入,相继取消了大豆、玉米临储政策,在释放市场活力的同时,面临着如何保农民利益的问题。今年的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明确提出了“服务实体经济、防控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三大任务,其中“服务实体经济”位列三大任务之首。 大商所总经理王凤海介绍了期货市场服务“三农”的情况和经验。2015年,大商所支持相关保险公司、期货公司及涉农企业,在玉米、鸡蛋等品种上开展了三个试点,初步探索出“保险+期货”模式,为解决国家农产品价格补贴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式和途径,连续两年被写入中央一号文件。 据介绍,为深入落实中央一号文件精神,2016年大商所立项支持了12个“保险+期货”试点,范围覆盖黑、吉、辽、内蒙古、安徽等省区,为4158个农户提供价格保险服务,涉及玉米、大豆现货20万吨,共理赔482万元,有效保障了农民的基本收益。同时,立项支持了15个场外期权服务产业链试点,其中8个涉及农产品。今年,大商所进一步加大“三农”服务力度,立项支持了32个“保险+期货”试点项目,试点数量、单个试点规模较去年均有大幅增长,同时在价格险基础上,探索开展收入险试点,不断探索服务“三农”模式。另外,大商所将“保险+期货”试点与产业扶贫相结合,优先支持在国家级贫困县开展的试点,在支持的32个试点项目中,有15个在国家级贫困县。在试点经验的基础上,期货市场服务“三农”模式仍在不断探索和创新。 座谈会上,大商所理事长李正强在总结发言时表示,为更好服务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农业发展保驾护航,大商所将不断加强服务“三农”的水平和能力。一是完善农产品品种体系,为产业避险提供更加丰富的品种和工具。二是稳步扩大市场规模,提升市场运行质量,为“保险+期货”模式的创新和推广提供更好的条件。三是继续大力支持期货公司、龙头企业等在服务“三农”方面开展有益的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