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汇改再迎窗口期 人民币上行可期

时间: 2017-08-04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今年以来,美元指数持续走跌至92.92,创下15个月来新低;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也从年初的6.9429跌至截稿时的6.7270,跌幅达3.11%,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如期攀升。 此外,近日境内外即期、远期、掉期价差均呈现收窄态势,人民币三大汇率指数集体下跌。监管层也多次释放信号,将深化人民币汇率机制的形成。机构预测年内人民币还有一定上行空间。 逆周期因子效果显著 今年7月,国内外多个会议持续释放将进一步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推进人民币国际化进程等信号。7月17日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强调了扩大金融业对外开放的重要性。习近平强调,要有序推进资本项目开放,稳步推动人民币国际化,继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保持人民币汇率在合理均衡水平上的基本稳定。 目前人民币定价参考三个因素:一是上一交易日美元兑人民币收盘价;二是前夜美元兑中国外汇交易中心(CFETS)一篮子货币汇率的变化;三是今年刚引入的逆周期因子。今年5月底,央行在汇率中间价的报价模型中引入逆周期因子,目的在于“引导市场在汇率形成中更多关注宏观经济等基本面情况”。目前看来,逆周期因子运行效果显著。 在当前的人民币中间价定价机制下,人民币中间价以美元指数为锚进行定价,这相对于美元的双边汇率的双向波动来说,升贬幅度具有一致性。业内人士认为,逆周期因子旨在促进中间价更多反映基本面信息,但基本面指标多为低频、慢变量,无法加入模型中去,这一目标便主要体现在“经济基本面好转时,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幅度更大”。 对于逆周期因子的作用,兴业研究分析师郭嘉沂、张梦在其研报中指出,汇率市场化的核心是继续扩大中间价日间波动率。区分汇率波动幅度和年化波动率(常用作汇率弹性)两个概念,添加逆周期因子后,人民币相对美元升值时即期汇率波动幅度扩大;但中间价年化波动率从3.5%回落到2.8%,并带动即期汇率年化波动率下行。所以,简单扩大汇率波动幅度并非增强汇率弹性的良策,未来推动汇改还需切实提升中间价日间波动。 不过,逆周期因子运行的近两个月来,人民币中间价较即期汇率的波动更低,在加强央行对中间价的掌控力的同时,也增强了市场对人民币的信心。 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 上半年,人民币兑美元汇率在企稳的过程中,国际化步伐也在加快。 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六次会议上,习近平主席提出将稳步推进人民币国际化。同时,美联储及多家央行边际收紧的货币政策也为人民币的国际流通提供了机会。此外,最新数据显示,今年第一季度全球人民币外汇储备规模为826.3亿美元,相较2016年第四季度增加了38亿美元。 人民币国际化步伐加快,首先表现在“一带一路”政策的深化推进。今年5月,“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的顺利召开,推动着中国企业源源不断的“走出去”,也带动着人民币在“走出去”项目中的使用。 其次,6月21日,MSCI(美国著名指数编制公司摩根士丹利资本国际公司)公布,从2018年6月开始将中国A股纳入MSCI新兴市场指数和MSCIACWI全球指数。7月3日,“债券通”也正式开通,开通当时总成交额便达70.48亿元。“债券通”进一步打通了香港作为境外投资者和内地市场的通道作用,从而使更多的境外资金流入人民币市场。 兴业研究研报认为,人民币国际化、资本项目开放、人民币汇率市场化将继续三位一体、共同推进。前两者不断深入对人民币汇率制度的市场化与灵活性提出更高要求。此外,随着境外人民币市场扩容,央行通过调节境外人民币流动性从而干预即期汇率的成本抬升,也使得人民币汇率向市场化的方向运行。 人民币不会趋势性转向 美元指数今年以来持续走低,从年初的102.91跌至截稿时的92.92,跌幅达9.71%。美元兑人民币即期汇率也从年初的6.9429跌至截稿时的6.7270,跌幅达3.11%。市场普遍认为美元牛市周期结束的概率大大增加,人民币将持续企稳。 本轮人民币汇率重估始于2015年811汇改,如今,汇改2年窗口期将至,2017年以来,人民币汇率已逐渐企稳。对此,申万宏源首席经济学家李慧勇在其研报中指出三点原因:一是政策组合拳已打破人民币单边贬值预期;二是企业债务重整已于去年中基本完成;三是今年以来出口恢复正增长,贸易顺差总体维持在较高水平,也将对人民币形成支撑。 对于年内人民币汇率走势,兴业研究研报指出,美元指数牛市结束之前,中短期人民币相对美元仍有升值空间,非美货币相对人民币存在继续升值动力。但这并不意味着人民币趋势性转向,美元指数技术性升值调整波段,8月、9月、12月等购汇需求高峰期,美元兑人民币存在阶段性上行动能。 李慧勇则认为,基于对美联储缩表和美国新财政年度的预期,四季度美元有望企稳,人民币可能再次面临贬值压力。中长期来看,人民币汇率最终还是取决于经济基本面。在中国经济真正出现稳健复苏,步入新周期之前,人民币维持底部波动将成为常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