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放下幻想 寻找震撼级新兴主导产业

时间: 2017-05-22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中国股市有着自己的运行法则,部分投资者热衷跟风炒作主题而弱化绝对价值,尤其是大牛市,往往因为震撼级产业变革的推进而出现主题投资遍地开花、鸡犬升天的景象。反过来说,一旦可炒作的主题屈指可数且成功率不高时,那便是震荡市或者熊市无疑。因此,当看不到震撼级的投资主题出现时,便不要奢谈下一轮牛市。 近一个月,很多股票创下自上证综指2638点以来的新低,尽管指数没有创新低,但很多个股却已经显著下跌了,似乎只有几十只股票仍然处于多头走势,其中一些甚至不断创出历史新高,且多为贵州茅台、美的集团、恒瑞医药、老板电器、海康威视等类似的价值蓝筹股。 回顾2004-2005年以及2011-2012年的市场,股市也出现了“抱团取暖”的现象,即投资者给予稳定盈利的股票以更高的估值。与之相反,那些前期为市场所津津乐道的成长股便是另一番景象:阴跌不止、交易量极度萎缩。所谓“物极必反”,认同此理的人总会忍不住详细端详了一番K线后说道“可能要见底了”,笔者无意预测何时见底而是想说:大凡熊转牛,便宜只是必要条件,震撼级的产业变革才是真正的发动机。 回顾中国股市的发展史,在短短20多年的时间里,A股历经数个熊牛转换,每次股市走牛都能看到产业变革的影子,例如:2006-2007年,正是地产基建推动了周期股的大爆发;2013-2015年,移动互联网与“一带一路”等携手带动了创业板的暴涨以及建筑高铁港口板块的崛起。由此可见,不管是2006-2007年超级牛市中风头强劲的周期性行业,还是2013-2015年五彩纷呈的主题概念炒作,各路资金下注的其实是当时产业变革所指向的方向。只不过因为A股投资者热衷于跟风炒作、喜欢赚快钱,所以使得整个股市充满着主题炒作的氛围:一旦某个主导产业的龙头股被机构投资者建仓,同一板块里无论好坏都会被大水灌溉;有的时候,垃圾股甚至在某一个阶段还可能涨得更厉害,于是,趋势性的全面上涨一定会吸引越来越多的资金冲入股市,市场欢呼着“XX产业将会带动整个经济腾飞”“XX的发展将颠覆整个产业”。可以看到,无论是炒周期股的“业绩”还是炒新经济的“概念”,A股都会玩过头,进而形成巨大的股市泡沫,直到产业变革走过高潮,各种各样的坏消息推动投资者不断抛出手中股票,而在漫漫的下跌途中则是不断的试图抄底进而不断地失望抛出。 主题炒作看似荒唐实则蕴含着整个市场对于产业变革的美好憧憬,而且越是牛市,可炒作的主题越是包罗万象,主题炒作的成功率也越高;反之,熊市里可炒作的主题屈指可数,炒作失败的案例越多。 主题投资的多寡以及成功率可以帮助我们判断市场的态势:如果主题投资遍地开花,大部分上市公司被卷入其中(即使无关的上市公司也会急于转型,通过收购资产或者被借壳投身其中),则是牛市无疑;如果可炒作的主题极少,而且很多主题炒作刚开始便胎死腹中,则更可能是熊市;震荡市则介乎两者之间,主题炒作更看重业绩的可兑现和持续性。 显然,主题投资与牛熊转换之间存在着内在的关联。可以说,正是因为经济活动中出现了震撼级的产业变革,推动股市中出现了3-5个大的主题板块,大牛市才得以诞生、成长和发展,反之,由于产业变革接近尾声,各个新兴产业进入蛰伏期或者瓶颈期,股市可能进入熊市。因此,当我们放下牛市的奢望、冷静客观地审视当下股市时,可以看到,在过去的一年里,互联网金融、机器人、VR等新经济则进入平稳期或者挣扎期,因而股市则表现得波澜不惊、乏善可陈,可持续性炒作的主题很少,因而,笔者得出明确的结论:中国股市目尚处于两轮牛市之间的休整期。至于接下来的投资策略,一方面可以聚焦于低估值、稳定业绩的价值蓝筹,另一方面则要细心观察是否出现了新的主导产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