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低成本指数基金的投资秘笈

时间: 2016-11-01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在美国宾夕法尼亚安静的ValleyForge小镇,没有金融圣地华尔街的喧嚣,居于此地的Vanguard(中文名称:领航基金)总部更多的像是一个环境优美的大学校园。作为全球指数基金的力推者,87岁高龄的JohnBogle仍然坚持每天到公司上班。通过近半个世纪的持续推动,Bogle带领领航从当年投资机构眼中的另类基金公司,成长为掌管着3.8万亿美元资产的全球最大的共同基金公司和第二大ETF供货商。 据晨星统计,指数型基金仍在持续吸金,领航在2016年1~8月份累计吸引到1984亿美元资金,同比增长19%。在领航总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Bogle指出,指数基金不可能复制过去40年的持续升幅,要做好未来的投资回报率会变低的准备,这种情况下低成本策略更显重要。 公司结构、投资策略相互影响 领航基金能够在市场多年成为“吸金之王”,和维持低成本的管理费率密不可分。根据公开资料,领航基金每年平均收费约0.15%,低于美国基金业平均1.11%的水平,其中领航标普500ETF收费只有0.05%。 “共同基金的目标是让投资贯穿于你的终身,长期回报尤其重要,而主动投资管理基金经理平均每8年就会换一次,你可能获得短暂的高股票分红、债券收益,但是不能预测市场的涨跌,唯一能掌握的就是控制你的投资成本。”Bogle说。 能够维持低成本则和领航特有的公司模式息息相关。有别于其他资产管理公司,领航并非由官方股东或私人拥有者持有,而是由客户所有,这决定了领航可以把本来需要向外部股东支付的红利节省出来,把利润空间让渡给投资者。 而在亚洲市场领航也维持了同样的策略。尽管目前领航在香港市场仅有5只ETF产品,但10月中旬,领航也将其“低费率”的打法推行至此,宣布开始调低其在香港联交所上市的ETF产品的费率,管理费区间从0.25%~0.45%下调到0.18%~0.35%。其中,标普500ETF的费率从0.25%下调到0.18%。 长期回报率降低更应控制成本 尽管已经高龄,但是Bogle仍然活跃在美国的投资界,去年在接受美国电视媒体采访时,他就明确表示:未来一段时间的市场环境中,可能不会成为“选股者的天堂”。事实上,投资者向低成本的被动型基金的持续转变,这种变化的行业流动趋势,将令长期专注于手动挑选股票和债券的公司面临挑战。 美国ICI公司统计,美国市场主动管理型权益类基金已连续10年资金净流出,而权益类指数共同基金与指数ETF在这10年间却持续获得资金净流入,从2007年至2015年,美股国内股票指数基金和ETF净流入和红利再投资为1.2万亿美元。 “过去50年的美国股票市场平均股息收益率大概为4%,现在只有2%左右,如果未来企业盈利降至4%,这意味着整体投资回报就只有6%,”Bogle指出,“这还没有考虑美股市盈率高于历史平均的情况,如果未来10年内美股的市盈率从目前的23倍降低到17倍,加上每年2%的估值损失、2%的通胀率和2%的管理成本,投资回报下跌是合理预期。” 他强调,投资回报率降低的环境中低成本策略更加显得重要,如果市场回报是18%,基金经理收取2%的管理费用,投资者拿到16%的回报自然会称你为天才,但是当市场的回报只有4%的时候,就算是2%的费率也是会被投资者十分看重的。 过去10年的数据显示,在美国、欧洲等成熟市场,仅有不超过20%的基金经理能跑赢指数。摩根大通的研究表明,超过三分之二的主动型基金经理并不能获得比市场更好的收益,有41%甚至差了250个基点以上,而今年华尔街一度流行“主动型管理基金经理没有存在必要”的说法。 “情况真的发生了很大的不同,40多年前成立领航的时候,我说出想成立一个基金公司并没有基金经理来管理,而是追踪指数的想法,在当时被很多人嘲笑,他们都认为我疯了。”Bogle言语间仍然透露着自信,“当时是市场最坏的时候,也是行业最不景气的阶段,但我从未感到过恐惧和沮丧,而如今事实证明,我们打败了很多竞争对手,而且投资者在持续的向Vanguard注入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