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赚钱效应显现 近百只偏股型基金收益超两成

时间: 2017-07-28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近年来不断有人感叹公募基金“话语权”旁落,而在今年“冰火两重天”的市场中,公募基金凭借价值挖掘,实际上引领了A股的投资。
  从今年初重仓大消费,到二季度大手笔加仓大金融,再加上对消费电子和新能源汽车产业链的深入挖掘,今年以来偏股型基金中有近百只收益超过20%。对于后市而言,基金认为,市场的风格有望趋于多元化,包括成长股、周期股、消费股都有表现的机会,尤其是一些被“错杀”的成长股,可以从中逐步挖出真正的“金子”。
  引领市场投资方向
  一位资深的私募基金总经理近日表示:“市场喜欢拿公募基金当反向指标,但这很可能是错误的。我当年在银华时做过一个统计,与大家普遍的想法相反:平均来看,公募基金重仓股,在接下来的一段时间,依然会跑赢大盘。而且,越是熊市,效果越是明显,牛市反而效果不明显。当潮水退去时,专业机构,还是会显出专业性。”
  事实上,从今年年初至今,公募基金的布局,一直引领市场的方向。
  从年初的布局来看,公募基金大手笔加仓大消费,对消费股的配置,达到相当高的水平。一季度基金重仓持有的个股中,持有市值排名最前面的5位,均被大消费股所占据,如格力电器、伊利股份、贵州茅台、五粮液、美的集团等,足以体现基金对于大消费的偏爱。
  到了今年二季度,基金则开始大幅提升金融股的配置,尤其是集中加仓了保险龙头股和银行股。从基金前50大重仓股来看,共计9只金融股。
  据国金证券统计,基金对于大金融的持仓,已经连续4个季度回升,目前银行和保险行业的仓位处于历史中位。消费股中,白酒、家电行业仓位二季度持续回升,目前家电行业仓位处于历史高位,白酒行业仓位也处于2013年以来的高位。
  此外,基金对于电子行业仓位不断攀升,目前处于历史高位。据悉,基金二季度主要加仓了电子制造等领域,如大族激光、 三安光电、大华股份、欧菲光、歌尔股份以及海康威视等。
  基金“赚钱效应”初现
  据数据统计,截至7月26日,今年以来偏股型基金整体取得了4.48%的正收益,其中,近100只基金今年以来净值涨幅超过20%。
  具体而言,国泰互联网+股票今年以来净值涨幅达到了33.6%,暂居偏股型基金业绩排名的榜首,此外,易方达消费行业股票、华安策略优选混合、东方红沪港深混合、嘉实沪港深精选股票以及广发沪港深新起点股票等5只基金,今年以来净值涨幅均超30%。
  从上述基金的名称可以看出,今年以来基金除了受益于对于A股结构性机会的前瞻性配置外,还有很大一部分收益源于对于港股的投资布局。
  沪上一家小型基金公司的研究总监对记者表示,据其近期在多地与银行理财经理以及基金投资大户沟通交流发现,今年多数散户在A股的“战绩”并不好,如果结构性行情持续,未来依旧需要靠选股的阿尔法收益取胜,那么A股市场的去散户化的趋势将得到强化。
  据其透露,随着基金“赚钱效应”出现,今年该公司旗下正在发行的偏股型基金开始放量,未来会有更多的散户通过购买基金来分享结构性行情的机会。
  后市风格趋于多元
  2016年四季度以来的最近3个季度,局部赚钱效应体现在大盘股上,后市来看,那些基本面良好、被“错杀”的中小盘将开始被基金逐步关注。在部分基金经理看来,虽然市场风格难以切换,但未来一段时间,市场风格有望趋于多元化,包括成长股、周期股、消费股都有表现的机会。
  沪上一位绩优基金经理认为,下半年的某个时刻,风格一定会走向均衡,这也意味着,下半年成长股的机会也会逐步显露。据悉,其近期已经开始对一些绩优成长股进行小仓位布局。
  从成长性来讲,在整个实体经济偏弱的大背景下,成长性更高的小盘股更具有稀缺性。长信金利趋势的基金经理表示,其组合配置的重点将是成长性良好、估值合理、前期跌幅较大被“错杀”的股票。
  财通多策略精选基金经理认为,严重追求业绩确定性的市场已经过去,未来将综合考量成长空间、短期增速、增长逻辑及持续性等方面,将目光重点放在新能源汽车、电子、部分小家电、汽车零配件等行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