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股价“倒挂”或业绩不达标 上市公司股权激励频现夭折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有17家上市公司的股权激励方案因股价“倒挂”或业绩不达标而终止。就股价“倒挂”而言,今年实施的162份股权激励方案中,有40份出现“倒挂”,部分认购限制性股票的员工处于被套状态。分析人士指出,限制性股票的发行折价最多可达五折,理论上“安全垫”较充分,但当股价大幅波动后,“安全垫”也难保万全。特别是2015年在公司股价高位实施的股权激励方案,目前股价“倒挂”情况较严重。 股价“倒挂”频现 受股价波动、经济环境低迷等因素影响,近期上市公司终止实施股权激励方案数量有所增加。例如,德尔未来表示,终止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的原因是A股持续低迷,导致公司股票在二级市场的价格大幅下跌,继续实施激励计划不利于充分调动公司高层管理人员及核心骨干员工的积极性。东方通信表示,由于公司业绩未同时满足第三个行权期的相应考核指标,其首次授予股票期权对应的第三个行权期的股票期权和计划授予的剩余股票期权全部失效。 上海荣正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合伙人王丹丹指出,上市公司终止实施股权激励方案的原因主要包括股价“倒挂”和业绩不达标。目前来看,因股价“倒挂”而被迫终止的情况更普遍。如果股权行权价、股票购买价高于二级市场股价,激励对象还不如直接去二级市场购买,其认购动力势必不足,达不到激励的目的。 以浪潮信息为例,2015年公司以20.55元/股的价格向50名激励对象授予股票期权,以此实施股权激励。到终止方案时,公司股价在19.5元附近,“倒挂”近5%。汇顶科技去年11月发布股权激励预案,计划以当时股价的五折即85.49元/股的价格向激励对象增发行限制性股票,但其后公司股价大幅下跌,到今年2月7日跌幅达47%,公司不得不调整激励方案。 深圳某私募机构负责人指出,除了打击员工士气外,终止股权激励方案还可能对公司股价造成冲击。负面影响的大小取决于公司是否采取相应的补偿措施。例如,终止股权激励方案后,公司如果能充分解释终止原因,并在合适时点再度推出股权激励方案,将对市场和员工产生较好的引导作用。 “安全垫”不安全 业内人士指出,上市公司股权激励主要分为股票期权激励和限制性股票激励两重,前者是上市公司给予激励对象在一定期限内以事先约定的价格购买公司普通股的权利,后者则是以不低于五折的价格向激励对象发行限制性股票。从今年以来的案例看,采取限制性股票方式的占激励方案的80%以上。 “在股价‘倒挂’的情况下,获得期权的激励对象可以选择不行权,虽会给员工士气、经营预期带来一定影响,但员工的金钱损失不大。相比之下,购买限制性股票的员工就实实在在地被套了。”王丹丹表示。 上述私募机构负责人表示,在被终止的股权激励方案中,大部分采取股票期权激励方式,因为只需要注销相应的期权。如果终止限制性股票激励,公司需要花钱回购注销相关股票,只有少数公司愿意这样做。如果股价“倒挂”,持有限制性股票的激励对象只能等待行情好转方能解套。 分析人士指出,向高管或核心人员授予的限制性股票一般“安全垫”较充分,发行折价最多可达五折,但当股价大幅波动后,“安全垫”也难保万全。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的上市公司中,有120家股价出现下跌,占比达74%,其中31家的跌幅超过40%。 上述私募机构负责人指出,今年开始实施限制性股票激励方案的公司情况会好一些。至于2015年在市场高位实施的激励方案,目前股价“倒挂”的情况较严重。 中小创趁低位实施激励 有券商分析人士表示,经过前期的股价下跌后,目前对很多上市公司来说是实施股权激励的良好时点,“安全垫”会更充分。 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中小板和创业板共有327家上市公司的股价跌幅在30%以上,占比21.6%;198家公司股价跌幅在40%以上,占比13.1%。6月以来,共有51家公司发布股权激励预案,数量是去年同期的两倍多。其中,有34家公司来自创业板或中小板,合计占比约66.7%。分析人士指出,“中小创”聚集高科技领域企业,以技术为导向,对核心技术人员的依赖程度高。相比于其他激励方式,股权激励的想象空间更大,再加上股价处于相对低位,公司实施股权激励的动力较足。 王丹丹表示,2015年以前,上市公司股权激励是较热的市场炒作题材,不少实施股权激励的公司或多或少地抱着提振二级市场股价的心态。从近两年来看,炒作这一题材的情绪日趋淡化,上市公司更多是将股权激励作为吸引人才、稳定经营的手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