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新增信贷有望再创新高
“每年1月,银行新增信贷都会放量。去年末集中出台了很多支持PPP项目的政策,今年1月很多基建项目的信贷需求集中释放,预计1月新增信贷规模不会小。从全年来看,银行信贷政策还是相对偏紧,不会再像去年那样到处找项目。”一家国有大银行对公业务负责人对中国证券报记者表示。
多位券商分析人士认为,今年初信贷集中投放的特征仍很明显。银行本着“早放贷、早受益”的原则,势必尽早投放信贷以锁定优质项目。去年1月新增信贷2.51万亿元,创单月信贷投放历史纪录,今年1月有望刷新这一纪录。
尽早锁定优质项目
多位银行业内人士表示,每年1月把上年末“积压”的项目贷款放出去是行业惯例。一家股份制银行人士说:“去年下半年,监管部门收紧银行表外业务,银行不得不降杠杆。大家不知道下一步监管还会不会再收紧,为避免夜长梦多,纷纷尽早把手里的资金投出去,锁定收益。”
中国证券报记者在江浙地区调研时获悉,今年流动性总体趋紧,银行对项目的效益要求明显提高。因此,各家银行都希望尽早锁定地方的优质信贷项目。
多家券商研究机构预计1月新增信贷规模将是“天量”,突破2万亿元没有什么悬念。
中金公司表示,综合项目集中释放、对公投放改善、较丰富的项目储备等因素,预计1月信贷投放可能接近甚至超过去年同期。
招商证券认为,历年1月都是银行放贷高峰,预计今年1月新增信贷规模将超过去年,项目以基建等大型项目为主。
平安证券认为,在中国人民银行未明确予以窗口指导的情况下,考虑到银行自身项目储备充足,年初信贷投放步伐会加快,预计1月新增信贷规模在2.5万亿元左右。
交通银行首席经济学家连平预计,1月新增信贷规模突破2万亿元的可能性相当大。一方面,去年下半年各地PPP项目大规模推进,中央和地方政府支持力度较大,仅这方面的信贷需求就比较强劲;二是去年最后几个月个人按揭贷款有所收缩,部分被抑制的需求在今年1月将释放出来。
基建贷款料成主力
“今年和去年的情况不一样。去年‘资产荒’的气氛很浓,只要是风险不大的项目,银行就敢投。今年总行对项目效益考核要求明显提高。目前来看,基建项目投放肯定是全年‘大头’,但银行在挑选项目时的主动权大多了。”某大型国有银行宁波分行人士表示,目前首选的投放对象是总行项目库中的项目,这样就不会占用该分行的信贷额度。次一等的选择是获得地方政府政策支持或上市公司参与的PPP项目。
有银行业内人士坦言,虽然目前各方大力推动PPP项目落地,但银行对具体项目的选择还是比较理性。PPP项目大多投资规模大、期限长,传统银行信贷模式难以满足项目融资需求,银行自然要考虑“性价比”。
中金公司调研结果表明,去年年中以来,部分银行理财资金通过“明股实债”的方式参与PPP项目,目前这些项目陆续进入配套银行贷款提款期。中金公司认为,未来几个月基建贷款有望持续超出市场预期。
天风证券认为,今年信贷需求存在超预期的可能性。前期积累的大量PPP项目进入快速落地实施期,存在大量配套贷款需求。仅以交通基建项目为例,根据《中长期铁路网规划》、《交通基础设施重大工程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16年至2018年国家将重点推进交通基础设施项目303个,总投资达4.7万亿元,预计铁路、公路、水路、机场、城市轻轨分别投入2万亿元、5800亿元、600亿元、4600亿元、1.6万亿元,其中铁路和城市轨道交通占比较大。
2016年基建投资规模达15.2万亿元,同比增长15.7%。除地方债置换外,银行贷款占“大头”。天风证券高级宏观分析师宋雪涛预计,从基建资金和空间来看,今年基建投资增速仍能维持在15%左右。
住房贷款风光难再现
对于去年风光无限的个人住房按揭贷款,业内人士认为,今年银行在这方面的投放力度将大大下降。连平认为,在楼市调控力度加大的背景下,银行业金融机构积极响应政策要求,尤其是此前中长期房地产贷款投放较多的部分银行积极调整优化信贷投放结构。
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章俊认为,从此前出台的一系列政策来看,监管部门希望银行信贷资金进入实体经济领域,去年个贷投放“井喷”的状况难以再现。
招商证券首席金融行业研究员马鲲鹏认为,去年银行信贷结构发生了重大变化:对公贷款占比大幅下降,由2015年的63%下滑至48.2%;住房按揭贷款占比显著提升,由2015年的26.0%提升至44.9%。受金融去杠杆和实体经济企稳的双重影响,这一趋势在去年末出现反转。受楼市调控影响,预计个人按揭贷款规模将下滑40%左右。
这一趋势在部分统计数据上有所显现。央行最新发布的《2016年四季度金融机构贷款投向统计报告》显示,12月末个人购房贷款余额19.14万亿元,同比增长35%,增速比上月末低0.1个百分点。从首套房贷款利率的优惠力度来看,在融360监测的35个城市的533家银行中,1月提供9折以下优惠利率的银行有128家,比去年12月减少23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