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深圳地铁接手华润所持万科A(000002)股权

时间: 2017-01-13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万科股权之争再起波澜。万科12日晚发布公告称,第二大股东华润与深圳地铁集团签署股权转让协议。华润以每股22元的价格将所持15.31%的万科股权协议转让给深圳地铁,交易总额371.71亿元。由此,深圳地铁取代华润成为万科第二大股东。万科股票将于13日复牌。业内人士表示,此举并不代表万科股权事件已结束,最终的解决方案还有待各位股东揭晓,尤其是恒大和安邦的态度,将成为左右事件发展的关键。 万科将加快转型 万科A和H股12日早间临时停牌。万科午间发布公告称,前一日晚间收到股东华润通知函,华润将筹划涉及所持万科股份的重大事项。12日晚间,万科发布公告,披露华润与深圳地铁集团的股权转让协议。 华润集团12日发布声明称,转让所持有的万科股权是综合考虑自身发展战略和产业布局的需要,也是国有资产保值增值的需要。此次股权转让有利于万科健康稳定发展,有利于地方企业资源整合协同,是一个多方共赢的方式。 此前,万科与深圳地铁曾有一次不成功的“牵手”。去年6月,万科发布公告称,拟以发行股份的方式购买深圳地铁集团持有的前海国际100%股权,初步交易代价为456.13亿元,股份发行价格为每股15.88元。按照这份重组预案,深圳地铁将成为万科第一大股东,占总股本的20.65%,而“宝能系”和华润的持股比例将被稀释。 当时,这份重组预案被市场解读为万科对宝能系“野蛮人”的反击。重组预案遭到宝能和华润的双双反对。去年12月,万科发布公告称,各方尚未就本次交易的具体方案达成一致意见,重组预案终止。 易居研究院智库中心研究总监严跃进表示,深圳地铁成为万科的重要股东后,将改善万科的机构投资者比重,优化股权结构,同时有助于实现万科城市运营商的目标,对于新业务开发有积极的作用。 深圳地铁集团在接受中国证券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万科拥有优秀的管理团队、丰富的开发经验和扎实的发展基础,入股万科有利于双方在发挥各自优势的同时,形成更加有效的战略协同。深圳地铁将支持万科管理团队按照既定战略目标实施运营和管理。 万科表示,深圳地铁成为重要股东将对公司发展起到积极作用,今后将和深圳地铁一道努力实践“轨道+物业”发展模式,在巩固和发展既有业务的同时,加快向“城市配套服务商”转型。 万科局面依然复杂 广发证券地产业首席分析师乐加栋认为,此次深圳地铁受让华润所持万科股份,说明万科股权事件朝着解决方向迈进了一步,但要说完全得到有效解决还为时尚早,局面依然复杂,未来走向有待观察。 在此前的万科股权结构中,“宝能系”持有25.4%,中国恒大持股14.07%,万科管理层通过金鹏计划持股4.14%, 万科企业股中心通过德赢资管计划持有3.66%,万科工会持股0.61%。深圳地铁拿下华润所持的万科股份后,持股比例为15.31%,成为第二大股东。 业内人士表示,从此前万科积极引入深圳地铁的历史来看,双方关系应该不一般。如果万科的两个资管计划与万科工会均与深圳地铁签署一致行动人协议,其合计持股比例将达到23.73%,与宝能的差距将仅为1.68个百分点。此外,万科有一位长期投资者刘元生与王石是多年的老朋友,其一直公开表示将长期持有万科股票且持股比例超过1%。如果再加上刘元生,与宝能的差距将进一步缩小。目前宝能系旗下的前海人寿等机构目前既不能增持万科,也不能减持。保监会去年底明确,保险资金要做善意的财务投资者,不做敌意的收购控制者,绝不能让保险公司成为众皆侧目的野蛮人,也不能让保险资金成为资本市场的“泥石流”。 深圳一位私募人士表示,万科股权之争的解决现在可以说看到了一个方向,但最终解决还有待其他重要股东表态。 背后或有更深内涵 此次华润转让万科股权背后或有更深的内涵,从侧面反映有关部门对资本的并购重组监管趋严,以防止资本干扰企业正常经营。 严跃进表示,万科的股权之争有三点启示:股权之争不应影响企业的正常经营,影响管理者正常经营的持股;上市公司需要反思股权分散问题,反思如何保护创始人利益,反思如何实现更有弹性的股权治理模式;引入更多元化的战略机构投资者是传统房企转型的关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