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证监会副主席姜洋:支持企业通过并购重组进行产业整合
证监会副主席姜洋12日在2016央视财经论坛暨中国上市公司峰会上透露,下一步证监会将坚持依法从严全面监管,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方向,健全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大力发展直接融资,继续支持通过并购重组进行产业整合、结构升级,不断优化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上市公司质量,为服务实体经济、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增添新动力。
大型国企并购重组效果“1+1>2”
“作为现代经济体系最核心的组成部分,资本市场是优化资源配置、引导要素有序流动的重要渠道,对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具有重要作用。”姜洋表示。
姜洋指出,近年来证监会完善市场化并购重组和退出机制,推进企业去产能、去库存。今年以来,全市场并购重组交易1891单,交易金额1.64万亿元,持续三年保持高位运行态势,有效促进产业结构转型升级。比如,部分传统公司通过收购优质资产和业务,成为文化传媒、医疗健康等新兴行业的佼佼者,甩掉了历史包袱,成功突破发展瓶颈,实现“盘活”和“再生”。同时,证监会稳妥推进相关上市公司的退市工作,积极参与煤炭、钢铁等领域脱困发展的专项督查,加速清理僵尸企业,化解过剩产能和高企库存。
与此同时,证监会推进大型国企央企整合,提高产业集中度和核心竞争力。姜洋介绍,2016年1至10月,国有控股上市公司并购重组496单,交易金额5747亿元,占整个并购重组交易金额的35%。大型国有企业实施并购重组后,发挥了“1+1>2”的效果,国企改革红利进一步释放。
“比如,宝钢股份吸收合并武钢股份,提升中国钢铁行业的竞争力;招商局蛇口整合招商地产,实现蛇口自贸区整体上市,做优做强的同时,更好地服务‘一带一路’战略;国药集团实施内部业务整合,契合国家深化医疗体制改革战略,实现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姜洋举例说。
此外,证监会还通过多层次资本市场的建设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
姜洋指出,证监会近年来健全多层次股权融资体系,为企业降低杠杆、培育动力提供多种渠道。在强化监管、防范风险的基础上,证监会稳妥推进交易所市场股票发行,深化新三板和区域性股权市场融资功能,不断提高直接融资规模。
今年1至11月,累计995家上市公司完成股票发行,融资1.24万亿元,超过去年全年水平;新三板挂牌公司完成2541次定向发行,融资1050亿元。截至今年10月底,区域性股权市场挂牌企业1.41万家,累计为企业实现融资超过6600亿元。股权融资规模的扩大,优化了企业财务结构,有效控制了偿债风险。
直接融资的发展也有效降低了企业融资成本。姜洋指出,上市公司半年报显示,非金融上市公司债务融资成本为4.06%,较去年底下降34个基点。今年前10个月,企业通过交易所市场公开发行公司债券加权平均利率为3.84%,较2015年全年下降84个基点。相较贷款利率,为发行人降低融资成本数百亿元,助力缓解“融资难、融资贵”。同时,加强监管,挤出水分,保证资金真正流向实体经济。
姜洋还介绍,证监会深化资本市场扶贫功能,补齐经济社会发展的短板。今年9月,证监会发布《关于发挥资本市场作用服务国家脱贫攻坚战略的意见》,对贫困地区企业首次公开发行股票、新三板挂牌、发行债券、并购重组等开辟“绿色通道”。
上市公司已成国民经济“脊梁”
“在资本市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过程中,我们也充分认识到,上市公司是资本市场健康发展的基石,是提高供给质量的主力军,是新技术新产业的重要开拓者。”姜洋指出,上市公司质量如何,直接检验着资本市场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
姜洋表示,伴随着这几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有序推进,我国上市公司数量稳步增长,质量逐渐提高,价值创造能力不断增强,成为国民经济名副其实的“脊梁”。
一是规模优势突出。截至今年三季度末,上市公司总数2974家,实现营收22.44万亿元,占同期GDP的42.34%,净利润2.09万亿元,相当于同期全国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利润总额近一半。
二是持续回报能力增强。今年以来,2017家上市公司实施现金分红,金额超过8000亿元,比10年前增长逾10倍。
三是初步构建了较为完备的信息披露规则体系,实施分行业披露,信息披露质量进一步改善。“三会”机制运作规范有效,中小投资者保护力度加大,公司治理水平稳步提高。
四是社会责任意识不断增强,在稳定就业、增加税收等方面作出了积极贡献。
五是结构持续优化,转型升级效果明显。第三产业取代第二产业,成为上市公司的重要支柱。同时,新兴产业表现突出,创新驱动成果显现,以深市上市公司为例,721家战略新兴产业公司营业收入、净利润同比增幅分别为18%、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