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安邦举牌A股周年考 险资的看与买

时间: 2016-12-01  文章来源: 财联社
编者按:以2015年11月为起始点,安邦对上述六家公司入股成本合计达250亿元以上,以今年11月30日的收盘价估算,其对应的投资浮盈则在50亿元以上,整体收益率逾两成。 昨日,中国建筑盘中最高价11.45元,创一年半以来新高,公司同时发布公告,提示近一个月累计涨幅已逾50%,投资者应注意风险。作为中国建筑此番股价大涨的重要推手,安邦的年末“扫货”引起市场高度关注,也为之带来了丰厚浮盈。而在市场忙于挖掘“下一个中国建筑”的同时,记者回溯安邦一年前的大规模举牌发现,动辄以数十亿乃至上百亿资金实施举牌的安邦,总体上呈现长期、稳健的投资风格,大部分持仓目前处于浮盈状态。 举牌中国建筑已浮盈百亿 11月19日、26日,作为近期市场“标杆”之一的中国建筑曾两度发布权益变动报告,宣告安邦的两度举牌。根据昨日中国建筑的股价异动公告,截至11月24日,安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简称“安邦资产”)通过“安邦资产-共赢3号集合资产管理产品”持有30亿股中国建筑股份,占公司总股本的10%。且在未来12个月内,安邦资产在合适的市场情况下拟继续增持不低于1亿股、不超过35亿股的中国建筑股份。 具体来看,安邦资产系于今年二季度首次“试水”中国建筑。公告显示,安邦资产曾于今年5月通过共赢1号资管产品以每股5.36元买入74.62万股,随后于7月全额卖出。而安邦资产真正大举买入中国建筑动用的是旗下的共赢3号资管产品。今年10月至11月间,其通过该资管产品共计买入中国建筑约30亿股,其中10月买入11.06亿股,交易均价为每股7元左右;11月以每股8.1元左右的均价又揽入18.94亿股。粗略统计下,安邦资产此次举牌的成本约为230亿元。而若按中国建筑最新股价计算,安邦资产目前的浮盈已约100亿元,收益率超过40%。 为何安邦在年末发力?有业内人士表示,这可能是出于改善财务报表的需求。按照保监会的要求,保险公司无论上市与否均需对外披露年报,若所持股份能带来可观浮盈,那么公司年报业绩无疑也将因此增厚。 确实,在因此次举牌中国建筑(及未来增持计划)被上交所问询时,安邦在回复中重申其“为了获得稳定的财务回报”这一初衷。而且,若以增持计划上限来看,安邦届时的持股比例即使已超过20%,却仍与中国建筑的控股股东中国建筑工程总公司56.26%的股权占比存在相当差距。换言之,在无法撼动控股股东地位的前提下,安邦此番入驻中国建筑的主要目的,或更接近其所述缘由。 当前战绩“胜率”颇高 将时间回拨到一年前,以去年11月为起点,安邦在岁末年初之际曾大举买入过六家A股上市公司的股份,分别是万科A、同仁堂、欧亚集团、金风科技、大商股份、金融街(未包括其此前大举买入的民生银行、招商银行、金地集团)。需要说明的是,除金融街在2014年即被其举牌外,安邦是在2015年底对其余五家公司实施举牌的。 而经记者粗略计算,以2015年11月为起始点,安邦对上述六家公司入股成本合计达250亿元以上,以今年11月30日的收盘价估算,其对应的投资浮盈则在50亿元以上,整体收益率逾两成。 其中,安邦自去年11月起动用旗下保险产品集中买入万科约6.177%的股份,目前浮盈最高,收益率已超过50%。此外,安邦在对金融街以及欧亚集团的投资上也得到不错的回报。 具体来看,安邦在去年年末分别通过和谐健康以及安邦人寿旗下的保险产品,分三次共增持约1.27亿股金融街股份,成本约在13亿元左右。而截至目前,该部分股票所对应的最新市值约为15.16亿元,收益率接近15%。同时,安邦在欧亚集团的收益率应该也已超过10%。此外,安邦目前在大商股份、同仁堂也都应处于小幅浮盈状态。 同时,安邦对金风科技的投资目前尚在成本区间。需说明的是,在金风科技去年12月19日的公告中,安邦已持有约2.51亿股公司股份(未考虑港股部分),而在12月31日公告中,其持有的金风科技A股数量已增至约3.69亿股。由于公司未对增持价格进行披露,故记者以两个公告日的间隔区间均价对增持股份予以成本估算。经粗略统计,安邦目前对金风科技的投资可能还处于小幅浮亏状态。 值得一提的是,安邦曾于今年二季度以定增方式认购1.18亿股首开股份,持股比例为4.58%,距离举牌仅有一步之遥。以首开股份最新收盘价简单估算,相比11.85元每股的定增价,安邦目前也已享受近10%的浮盈。 此外,安邦目前还持有约4194.3万股大商股份,持股比例达到14.28%,同样悬停在15%的举牌线附近。有意思的是,安邦在今年一季度再次增持后,大商股份控股股东随即以增持回应,目前双方持股比例较为接近。 最新股东榜显示,安邦在今年三季度还“囤入”四维图新、隆平高科、鹏博士、晨鸣纸业、东阿阿胶、东江环保等标的个股。虽然持股比例较低,但临近年末,安邦是否会在其中挑选相关标的进行新一波操作呢? 前海人寿兵临格力电器举牌线 正如券商报告所预测的那样,格力电器门口出现了“野蛮人”。在停牌核查两天后,格力电器今天披露,通过对11月28日收市后前20名股东情况的核查,发现前海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自2016年11月17日公司股票复牌至11月28日期间大量购入公司股票,持股比例由三季度末的0.99%上升至4.13%,持股排名由公司第六大股东上升至第三大股东。此外,期间公司部分高管亦大举买入自家股票。 格力电器的此次核查主要是由于股价异动。11月28日,深交所向公司发出关注函,请公司就五方面内容进行核查,内容之一即为核查公司截至11月28日收市后的前20名股东。 如此核查,大买家自然无所遁形。以公司今天披露的数据来看,在11月17日至28日的合计8个交易日里,前海人寿累计增持了约1.89亿股公司股票,以期间均价估算,合计耗资约48亿元。对照公司期间合计约531亿元的交易金额,前海人寿一家的买入金额占到约9%。“有如此大的买家进场,公司股价必然会上涨。”有券商人士向本报记者分析。 在回复交易所关注函的公告中,格力电器还否认了其他可能导致公司股价异动的因素。据披露,经核查,公司不存在应披露而未披露的重大信息。公司第一大股东格力集团11月29日回复公司:“格力集团近期无计划对你司进行股权转让、资产重组以及其他对你司有重大影响的事项”。 不过,公司部分高管也在此期间大量买入了公司的股票。据披露,公司副总裁、财务负责人、董事会秘书望靖东于11月21日买入2.48万股,11月22日买入5900股,11月23日买入12.51万股。公司董事徐自发于11月24日买入57.53万股;徐自发的配偶韩凤兰于11月24日买入20.7万股;徐自发的子女徐伟于11月24日买入2500股,于11月25日卖出1万股。公告称,上述股票交易行为不存在利用内幕信息进行股票交易的情况。 两名高管的买入量并不少。简单计算,望靖东累计买入了15.58万股,由于其主要持股在11月23日买入,以当天的交易均价估算,其买入金额约370万元。徐自发及其家属累计买入股份数量为77.48万股,以买入当天(11月24日)的均价计算,其累计买入金额约2000万元。另外,在11月23日公司股价涨停的前提下,11月24日继续追买,徐自发及其家属应是对公司极度有信心。 一个普遍的疑惑是,前海人寿为何大举增持格力电器?公告称,目前前海人寿尚未达到持股5%的披露标准,公司也尚未获悉其后续投资计划和投资目的。 中金公司此前发布研报分析称,格力电器是A股最适合被举牌的公司之一,原因有三:一是格力股权结构分散,P/E估值低,现金流好,在手可支配现金1246亿(3Q16末现金以及应收票据余额);二是11月17日,格力终止筹划发行股份购买珠海银隆。如果上述方案被通过,支持管理层的股份将超过43%,不适合被举牌。此外,格力在11月17日至12月16日不能筹划新的重大资产重组事项。三是从万科被举牌可以看出,国资背景和管理层反抗都不足以吓退门口的野蛮人。 也有接受记者采访的私募人士提出另一种解释,收购银隆失败后,格力电器是市场上受关注度最高的公司之一,且公司基本面很好,在资金的推动下,这种关注度完全可以转化为股价,比较令人意外的是,交易所的关注函让大买家提前暴露了身份。 险资的看与买 作为当下A股市场最风光的“金主”,险资的一举一动都备受市场关注。近期安邦系大举买入中国建筑、前海人寿迅猛增持格力电器都相继引爆市场热点。然而吊诡的是,被险资举牌的A股往往没有被调研过,那些获得险资实地调研的A股,最终并没有被“野蛮人”举牌。 今日,格力电器披露前海人寿在近期大举增持公司股票的情况,截至11月28日前海人寿持股已逾4%,成为格力电器第三大股东。比这更凶猛的是安邦进攻中国建筑。本月初,在首次举牌后,安邦仅用了5个交易日就达到了中国建筑的二次举牌线,并宣称继续增持最高不超35亿股(约占总股本的10%)。与此相应,这两只“大象”跳起了狂舞。 险资举牌之前,其调研路线图有无蛛丝马迹可寻? 据上证报资讯统计,自10月至今,除上述提及的案例,阳光保险首次举牌了吉林敖东,刘益谦执掌的国华人寿增持天宸股份5%股份至20%,华邦健康及其一致行动人第二次举牌丽江旅游。在这些险资举牌的案例中,记者注意到,前海人寿曾在8月24日调研过格力电器,当时还出现了恒大人寿、友邦保险、阳光资产等多家险资的身影。 不过,类似前海人寿调研后即大举建仓案例非常少见。统计显示,四季度以来,安邦并未调研过中国建筑。具体来看,安邦保险调研总次数2次,调研个股数2只,分别是万达院线、探路者。安邦资产管理有限公司(下称“安邦资产”)调研次数5次,调研个股5只,最近调研的公司是光环新网、京东方A等。同样,阳光保险及阳光资产管理股份有限公司(下称“阳光资产”)调研个股数量均维持在8只左右,但未曾光顾吉林敖东。更夸张的是华邦健康及国华人寿两家保险公司,其甚至连一份调研记录也没有。 将险资调研的时间跨度拉长,依然未发现险资调研与举牌存在密切关系。 以安邦为例,其举牌个股涉及万科A、同仁堂、欧亚集团、金风科技、大商股份,金融街等等。而数据显示,今年以来,安邦保险及安邦资产调研总次数分别为14次和89次,调研个股数分别是14只和68只,然而,上述公司并未在调研的名单中。 再看国华人寿。该机构今年以来总计调研了7次,调研个股数量为7只,但没有光顾天宸股份。进一步来看,国华人寿2015年7月15日首次举牌天宸股份,随后开始密集增持,至2015年8月4日、8月26日,其持股比例猛升,分别达到10%、15%。然而统计数据显示,2015年及2014年这两年国华人寿都未曾调研过天宸股份。 被险资调研的上市公司受到冷落,没有被险资调研的上市公司反而获得险资高度青睐,一次举牌或许不够,甚至被多次举牌,这一吊诡现象打破了普通投资者原先的认知范畴———被调研的都是好标的。 看而不买,或许是没看中。没看就狂买,是过分乐观还是胸有成竹?险资如此出其不意的投资逻辑,颇值得玩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