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2016年是险资大获全胜的一年

时间: 2016-11-30  文章来源: 新浪财经
  险资在股市的大举扩张,原因很多,既有投资盈利的愿望,也有保险行业亏损的阴影。而在监管部门出台有效的政策之前,险资是不会停止他们的计划的。而这险资的胜利,虽然风险很大,但依然有可能会继续下去。 2016年是险资大获全胜的一年
  毫不夸张的说,即将过去的2016年,绝对是险资大获全胜的一年。或者说,2016年股市,尤其是下半年的股市,是险资的胜利。我之所以会这样说,是基于以下几点理由的。这几点理由,即本是“点”,但也能看出“面”。
  第一,宝能在万科的“坐收渔翁之利”。
  其实,越接近2016年的年尾,宝能系在万科的存在感就越发不强烈了,它的风头已经被恒大代替。但是,恒大风光的背后,却是宝能在万科的“坐收渔翁之利”。
  11月29日晚间,恒大在联交所发布《进一步收购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公告称:“董事会宣布,从2016年11月18日截至2016年11月29日,本公司透过其附属公司在市场上 及透过大宗交易进一步收购共509,831,223股万科A股,连同前收购,本公司于本公布日期 共持有1,553,210,974股万科A股,占万科已发行股本总额约14.07%。截至本公布日期,本收购及前收购之总代价约为人民币362.73亿元。”
  11月30日,万科A也发布了相关信息的公告。
  这时候,公众关注的大多是恒大已经持有万科14.07%的股份,却忽略了另一个问题:宝能系在恒大的不断增持中,其账户持有的万科股份浮盈已经远远超过200亿元,在300亿元左右徘徊,甚至一度超过300亿元。
  我们看一个之前的数据。11月17日,中国恒大集团发布《进一步收购万科企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份》,恒大在万科持股比例达到9.452%;事隔一天,11月18日万科A收盘价27.72元,根据宝能系持股25.4%的比例计算,宝能系当时账户浮盈327亿元。
  最新的数据显示,到11月29日收盘,万科A股价为26.16元,宝能持有28.04亿股万科A股,照此计算的话,宝能系账户浮盈也在280亿元以上。
  之前,恒大进入万科争夺战的时候,都说恒大帮了宝能,现在看这种说法是保守了。恒大何止帮了宝能,简直是给宝能送了一份大大的礼包。
  第二,阳光在伊利股份的“失之桑榆,收之东隅”。
  尽管在9月19日伊利股份发布的《伊利股份简式权益变动报告书》中,阳光保险宣称:“支持伊利股份现有股权结构,不主动谋求成为伊利股份第一大股东”;“在未来12个月内不再增持伊利股份”。但是,这丝毫改变不了伊利股份“御敌于国门之外”的坚定信念。
  10月21日晚,伊利股份发布了《伊利股份2016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伊利股份前次募集资金使用情况的专项报告》、《伊利股份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等16则公告。经过《伊利股份2016年度非公开发行A股股票预案》、《伊利股份股票期权与限制性股票激励计划(草案)》等的定增、激励之后,伊利股份持股比例发生变化,大股东地位得到巩固,而阳光财产保险股份有限公司/阳光人寿保险股份有限公司的持股总数为303,240,065股,持股比例被稀释为4.56%。
  伊利股份,安全上岸。阳光保险,暂时失意。但是,“失之桑榆,收之东隅”。之后伊利股份股价的上涨,却让阳光保险收益颇丰,虽然并不能和宝能系相比。之前的信息显示,截至11月24日收盘,阳光保险入手的伊利股份突破6.5亿浮盈。而在11月29日伊利股份以20.10元收盘价收盘之后,很显然阳光保险赚的更多了。
  第三,安邦买入中国建筑图谋未来。
  11月29日,中国建筑曾经一度涨停,股价达到11.36元,创下一年半来的新高,最终收报11.15元。而这之后的推手,则是安邦。并且,从目前的趋势看,安邦的目标不应该仅限于此。
  11月18日,中国建筑发布《主要股东增持股份计划公告》,称“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主要股东安邦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计划自2016年11月18日起12个月内,增持不低于1亿股中国建筑股份。”
  11月24日,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发布公告,称“于2016年11月24日收到安邦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通知,截至2016年11月24日,安邦资产通过“安邦资产-共赢 3 号集合资产管理产品”持有公司普通股3,000,000,009 股,占公司普通股总股本的 10.00%。”
  安邦此举,受到关注,上海证券交易所因此发出《关于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股东安邦资产管理有限责任公司权益变动事项的问询函》。问询涵称:“你公司前次公告称拟增持中国建筑股份不低于1亿股,其后两个交易日内,你公司即已增持约3.6亿股,已大幅超过增持下限。请你公司说明前期所设下限的合理性。同时,请你公司根据前述规定要求,审慎合理地确定后续拟增持股份的数量、金额或相应区间。”
  对此,安邦的回复是:“安邦资产增持中国建筑股份是坚定看好中国经济、看好中国建筑,支持优秀蓝筹公司又好又快发展。截至2016年11月24日,安邦资产已累计增持中国建筑30.00亿股,占中国建筑总股本的10.00%。安邦资产在未来12个月内将根据证券市场整体状况并结合中国建筑的发展和市场情况等因素,在合适的市场情况下拟继续增持中国建筑不低于1亿股、不超过35亿股的股份。”
  从安邦的回复中,我们可以看出它的野心。安邦对中国建筑的计划,确实是看好中国建筑的未来。举个例子吧。11月29日,中国建筑发布的《中国建筑重大项目公告》显示,近期,中国建筑获得了包括福建莆田海西文化创意产业城项目在内的14个项目,项目金额合计524.7亿元。
  以上三个“点”,是极具代表性的“点”。而从整体上看,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保险机构举牌上市公司数量占到举牌总数的三分之一。这,应该不是偶然。而在未来,险资的脚步也应该不会停下。
  险资在股市的大举扩张,原因很多,既有投资盈利的愿望,也有保险行业亏损的阴影。而在监管部门出台有效的政策之前,险资是不会停止他们的计划的。而这险资的胜利,虽然风险很大,但依然有可能会继续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