险资参与二级市场投资出现新动向
时间: 2016-11-25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记者从市场一线了解到的保险资金最新动向显示,临近年底,手握充足“弹药”的保险资金,最近参与权益市场出现了新动向。一方面,对于短期财务投资的标的,保险机构出于年末关账的需要,兑现涨幅较大个股的收益;另一方面开始布局来年投资,启动新一轮举牌行动。
两种看似截然不同、实则互补共存的投资策略背后,折射出“优质资产荒”下保险资金应对之策的变化。
短期操作以换仓防御为主
对于昨日市场部分个股的调整,多家大型保险机构投资人士反馈称,完全在意料之中。“最近这半年来,我们都持这样一个观点:如果不是基于经济基本面的大幅改善而导致的过快上涨,可能就意味着指数的回调压力。此外,近期新股IPO有所提速,且12月为二级市场传统解禁高峰期,短期看A股窄幅震荡格局难变。”
虽然资本市场乏善可陈,但在充裕的流动性追逐下,高收益资产极度稀缺。在此背景下,保险资金对股市的资产配置需求其实仍然存在。这意味着,保险资金在股票仓位配置上不会大起大落,但也不可能被动等待。
在走势反复的情况下,波段操作战术的重要性更加凸显。尤其是在临近年底的关键时间节点,多家主流保险机构内部人士向记者表示:“投资操作主要以换仓防御为主,即仓位从涨幅较大的周期股向涨幅较小的蓝筹股切换。”
之所以这样做,更多源于保险资金本身原因。上述人士对记者说,一方面是因为年末要关账,出于锁定收益的需要;另一方面,通常季末是偿付能力报告节点,卖出浮盈股票可节约最低资本,利于偿付能力充足率改善,利于保险机构整体业务开展。
对于第二个原因,更浅白的解释是,在“偿二代”新监管体系中,对股票具有逆周期调整的机制,股票浮盈需要计提更多的最低资本,若此时保险机构把浮盈股票卖出,则该股票没有了浮盈,也不需再多计提最低资本。因此,保险机构可以通过对浮盈股票进行“积极管理”,以节约最低资本。
对于保险资金年末的波段操作,有市场人士指出,这在一定程度上折射出保险资金近年来日趋明显的波段操作倾向,申购赎回、买进卖出行为越来越频繁,这是典型的“机构散户化”行为。但实际上不仅是保险资金,在如今震荡市中包括基金都在强调波段操作,整个机构投资者都呈现操作散户化的趋势,尤其是在年中、年底的关键时点。
低分红个股进入险资举牌视线
在波段操作、高卖低买的同时,多数保险机构达成的另一个策略共识是——加大长期股权投资占比。
多位保险投资圈人士告诉记者,保险资金长期股权投资的具体模式有两类:一是逆周期配置高分红价值股;二是权益法投资优质个股。而第二种模式常见的投资行为特征便是,目前备受市场中人关注的举牌。
在第一种模式下,保险资金在投资中充分发挥长期性优势,在股价低点买入高分红优质个股并长期持有。除了享受股价上涨带来的资本增值,仅分红收益率即可超过5%,保证了稳健回报。第二种模式则是针对优质的行业龙头和个股,多数保险机构结合自身战略进行较为集中的买入和持股。持股超过5%,可派驻董事并按照权益法记账,这样既能避免股价波动对保险资金带来的不利影响,对稳定资本市场、坚定价值投资理念也具有示范意义。
值得关注的是,近段时间以来,无论是阳光保险举牌吉林敖东、还是安邦保险举牌中国建筑,无不折射出保险资金举牌路径的变化。即保险资金一改以往集中举牌高分红、低市盈率价值股的倾向,一些低分红甚至不分红的个股也开始进入保险资金举牌的候选名单。
多位保险机构投资部人士向记者道出了原委。“这主要是因为:一方面,举牌标的供需开始失衡;另一方面,‘优质资产荒’愈演愈烈,另类资产收益率近期下滑,导致保险资金举牌的冲动更为迫切。虽然这些个股分红率较低,但并表后的收益率仍能超过10%,有助于美化报表,同时也能改善偿付能力充足率。”
至于明年的投资策略,受访的多家保险机构内部人士表示,一方面定调来年投资大方向的公司年度内部策略会尚未召开,另一方面需待12月中旬掌握更多基本面、政策面情况后才能最终敲定投资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