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险资豪情闯关境外配置 额度受限壮志难酬

时间: 2016-10-25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昨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7690,创下6年新低。拥有14万亿总资产规模的保险机构,出海冲动更加强烈。 证券时报记者了解到,目前保险公司可通过申请合格境内机构投资者(QDII)额度、购买QDII产品和内保外贷三种主流方式提升海外资产比重。此外,参与沪港通、发行美元债,也是险资积极谋求资产多元化的路径。 但是,由于这三大渠道都有额度限制,目前保险资金海外配置的效果并不明显。保险资金海外投资的比重不到5%,人民币贬值给海外资产收益带来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 海外资产配置更迫切 中国外汇交易中心昨日公布的数据显示,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报6.7690,较前一交易日下跌132个基点,创2010年9月9日来最低。10月以来,人民币对美元中间价累计下跌了912个基点,贬值幅度超1.36%。 随着人民币贬值和境内外利率走势的波动,境内资产组合已不能完全满足保险资产多元化配置需求,保险资金积极探索“走出去”之路。 “资产管理公司在管理规模超过6000亿后,就应该增加多币种配置,规避币种变化带来的风险。”日前,在接受证券时报记者采访时,平安资产董事长万放表示。据了解,平安是国内最早向海外配置资产的保险公司,2015年平安海外投资总额约400亿,到今年年中,已经达到了772亿。 为了方便保险资金在海外取得更好收益,保监会也在不断完善相关政策。2015年3月,保监会调整保险资金境外投资有关政策,将投资范围扩大至45个国家或地区金融市场,同时扩大境外债券投资范围等。 截至2015年底,保险资金境外投资余额超过360亿美元,折合2000多亿元人民币,占总资产比例1.9%。 “近年,中国保险公司在全世界各地购买地标或者酒店,看似挺热闹,但是保险资金出海还远远没有达到配置的效果。相对于14万亿的保险总资产规模,360亿美元的海外资产在人民币贬值中获得的收益增厚效应微乎其微。”一位保险公司资管中心人士表示。 三大出海渠道均受限 目前保险资金可以通过申请QDII额度、购买QDII产品和内保外贷三种形式,增加在海外的资产配置。 外管局披露的今年前9个月QDII投资额度审批情况表显示,保险行业共有40家公司获得308.53亿美元的QDII额度,2016年以来再无新增额度。 在自身额度有限的条件下,一些保险公司选择了购买QDII产品,但是同样要占用银行、证券、信托的额度,这些机构的额度也是吃紧。 一些保险公司通过内保外贷的形式,形成海外资产。但这种方法也要占用银行的外汇额度,同时还要占用海外银行对境外企业的授信额度,一般会被谈判力较强的大型保险公司采用。 今年以来,保险公司通过沪港通南下的积极性增加。一位保险业内人士对记者解释,在人民币贬值、资金出去难的背景下,保险机构为了避免集中持有大量的人民币资产,增加了购买美元计价产品的投资需求。 但是,沪港通仍然是在人民币体系内流转,虽然解决了资产的问题,但并没有解决币种贬值的风险。 由于保险投资端出海的困难较大,一些公司转而谋求优化负债端,提升外币资产规模。 9月19日,合众人寿在香港发行5亿美元5年期高级债,票面利率在3%。这也是我国非上市保险公司境外债券最低的票面利率。合众人寿相关人士表示,募集资金将按照公司的战略规划,以分散公司投资组合为目的,用于公司的海外投资项目。此外,已有其他保险公司正在筹备发行美元债,且用于投资境外资产。 有业内人士表示,整体而言,受多重因素限制,截至目前,保险资金海外投资的比重不到5%,人民币贬值给海外资产收益带来的影响几乎可以忽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