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预期收益下行 险资“挺进”非标资产

时间: 2016-07-14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进入下半年,保险资金大类资产配置成为资本市场关注焦点之一。分析人士认为,“资产荒”背景下,保险公司投资结构相对固化,面临较大投资压力,负债成本较高的中小险企仍有动力通过股票市场获取更高收益。预计保险资金将加快寻求多元化投资渠道,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转向另类投资和权益投资趋势将继续。 面临投资压力 保监会公布的数据显示,今年1-4月,保险资金投资股票和证券投资基金的占比分别为13.61%、13.79%、14.03%、14.17%。多位分析人士认为,相比2015年,保险资金今年预期收益会有所下降,将承受一定投资压力。 广发证券分析师曹恒乾表示,今年上半年“股债双杀”,保险投资业绩受到较大冲击,预期上市险企全年业绩较去年会有所回撤。虽然保费增长并未受到投资环境的影响而放缓,但保险公司在不断汲取保费的同时,也面临着“资产荒”困境。 平安证券分析师缴文超认为,“资产荒”背景下,为提高偿付能力,股票市场对负债成本较高的中小险企吸引力或显著增强,险企持股将进一步集中。考虑到万能险首年退保率比较高,2016年下半年增速会放缓,预计新增资产配置压力会小一些。 偿二代将对保险资金股票投资带来连锁反应。由于偿二代在计算最低资本时,对联营、合营企业投资主板股票、中小盘股票、创业板股票投资给予不同的基础因子,预计下半年险资或增加主板股票投资,降低中小创股票投资。 债市仍有获利空间 曹恒乾表示,对保险公司持有至到期类债券资产而言,长期利率下行势必减少利息收入,长期低利率会产生利差损,对保险公司的净利润构成压力;对交易性或可供出售类债权资产而言,短期内若债券指数走高,则债券本身价格升水,短期交易价格提高,形成保险公司溢价收入。 某保险资管公司人士认为,债券仍有上涨空间,险资投资预期取决于未来调整的幅度。如果调整幅度很大,那么在收益率、票息率较高的时候,保险资金会更愿意配置一些固定收益类产品,从而锁定未来2-3年的预期收益。此外,还会优先考虑高信用等级债券和利率品种,加大投资操作的主动性。 太平洋证券分析师张学认为,当前影响保险公司利润的主要因素是投资收益减少和准备金计提压力。2016年一季度,折现率下行导致计提准备金增加,是寿险公司利润萎缩的原因之一。在此期间,国债到期收益率750天移动平均线进入下行通道,传统险责任准备金计提在账面上侵蚀利润。不过张学强调,具体影响仍取决于未来利率水平变化,预料继续恶化可能性不大。 另类投资受宠 保监会数据显示,2016年1-5月,保险资金其他投资占比分别为29.83%、30.43%、30.19%、33.01%、33.41%。 曹恒乾表示,目前保险行业投资结构相对固化,从传统的固定收益类资产和权益类资产上寻求投资突破难度较大,且这两类资产的投资收益比较依赖市场走势,并非通过投资管理可以有效改善。因此,保险公司热捧另类投资也在情理之中。从各家保险公司的信息披露来看,另类投资主要体现为投资非上市股权、股权类基建、私募股权、信托计划等。近期中国人寿、中国平安等公司的投资案例,均体现了保险资金对于另类投资的关注。 缴文超认为,由于受到市场竞争以及费率市场化等因素影响,保险公司负债成本实际上呈上升趋势,保险资金将继续寻求多元化投资渠道,固定收益资产配置转向另类投资和权益投资趋势将持续。 张学预计,股票、基金等权益类投资和另类投资的比例不断上升,其带动保险资金投资收益的上升作用大于固定收益类资产收益率下行的负面影响。未来,保险公司优化和提升权益类资产配置趋势不变,而各类非标资产配置将有所升温,保险公司将积极配置优质非标资产谋求投资端的突破和发展。 国信证券分析师陈福认为,目前保险投资端面临趋势性压力,长期资产配置的改善仍有待于国内债券市场更为完善,短期框架下,非标资产是最值得“努力”的方向,基础设施投资计划是重中之重。结合目前金融降杠杆态势,各金融产品供给均呈现收紧态势,凭借对冲经济下滑的特殊作用,预计基础设施计划增长趋势最为明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