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险资情绪逆转 持续看好稳定高分红优质股

时间: 2016-07-12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不同于之前耐心等机会的观望情绪,保险公司目前对于权益市场的把握似乎更显积极、也更有针对性与策略性。这并不是因为他们对大盘趋势洞若观火或对公司基本面了然于胸,而是低利率环境下的现实困境,正倒逼其重新将投资目光转向股票市场。
  急寻优质资产 覆盖资金成本
  从记者对保险机构的最新调查来看,眼下无论是大型保险公司还是中小型保险公司,都存在强烈的资金配置需求,资金规模达数千亿元。这些需要找到投资出口的保险资金,主要来自源源不断流入的新增保费收入和到期需要再投资的资金。
  这数千亿保险资金中的一部分将持续流入权益市场,这是来自保险公司的一线反馈、也是真实诉求。“我们经反复比较研究,综合考量风险、收益、偿付能力等指标后认为,目前一二级市场的股权战略投资是较为理想且稳健的投资品种与投资方式。”
  作为资本市场的主力军,保险公司投资情绪逆转的触发点来自何处?一家大型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对大盘趋势的判断并没有发生改变,目前仍然是存量博弈下的结构性行情,理论上更宜采取波段操作、‘打一枪换一个地方’的策略。”
  但一个现实的问题是,在今年的行情中,波段操作其实也不易做。多次踩对市场节奏的一家大型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向记者坦言,即便是把握住了一些波段交易机会,也很难保证今年可以守住绝对收益。
  不同于公募基金对于相对收益的诉求,保险公司所追求的绝对收益是指:资产端的投资收益要覆盖住负债端的资金成本。保险行业尤其是人身险,讲究的是资产与负债相匹配。通俗来说,就是保险公司投在资产上所产生的收益率,必须要高于保险合同的平均预定利率,这样保险公司才能在“利差”上获得收益,反之则是利差损。
  据保险业人士反馈,目前,人身险行业负债端的资金成本大致在5%至9%这个区间。其中,内控及费用管控水平较好的大型保险公司属于“风险导向型”机构,资金成本相对会低一点;而多数中小型保险公司仍处于从“规模导向型”向“风险导向型”初步蜕变的摸索期,追求市场份额仍是其第一使命,故而资金成本相对要高一些。
  也就是说,为了守住绝对收益,保险公司必须要找到6%至10%、甚至10%以上的优质资产进行匹配。“但在眼下低利率环境下,放眼望去,基本上很难找到完全符合这一收益率要求的优质资产。”多位保险公司权益投资经理一语中的。
  战投高分红股 视同“类固收”
  在这样的大环境下,保险公司调整了投资思路。
  他们一部分选择成长股,适当做波段操作,采取的是阿尔法(Alpha)策略;而另一部分用于满足保险资金负债需求,也就是贝塔(Beta)策略,侧重于精选优质个股,并持续买入实现战略投资的目的,看中的是这些个股能带来稳定的高分红及投资回报率,以期覆盖资金成本,而不会在意这些个股短期的股价波动。
  也就是说,稳定持续的高分红,是保险公司择股的首要标准。一家大型保险机构内部人士告诉记者,其内部精选了十余只个股,共性在于兼具行业领导地位、净资产收益率及分红水平三方面均稳定,且股权又相对分散的防御型增长股,集中在金融、地产、基础设施、消费、能源电力、公用事业等板块。
  他们计划通过定增、举牌、或大宗交易平台转让等方式,掌握这些优质个股更多的股权比例。一方面,较高的分红水平既实现了投资收益覆盖资金成本的目的;另一方面,当持股比例超过20%后,又可通过“长期股权投资”的名义,使会计计量方式发生改变,避免股价波动对保险公司资本占用产生的影响,从而维持偿付能力充足率;甚至可并表共享利润。
  在这种策略下,在保险公司眼中,他们配置的并不完全是“股票”,而是视同为收益不低又稳定的“类固收”产品,远比眼下收益下滑的各类债券品种要来得诱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