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部分主流险企:近期观望为主 不跟风减仓

时间: 2016-01-29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作为手握巨资的保险机构,眼下如何操作备受关注。上海证券报与多家大型保险机构投资人士交流后了解到,在近日的股指大幅波动中,大部分主流保险机构并未跟风减仓,而是以观望和逢低谨慎小幅加仓为主。
  他们的观点是,当前点位属于保险机构价值投资区域,若大幅减仓则有踏空风险,但基于后市仍有诸多不确定性,暂时也不会大幅加仓。品种上,出于保险资金的特点考虑,他们坚定看好有业绩、有流动性的大盘股;同时回避小盘股、题材股,回避的理由是,如果未来注册制推行,一些纯粹炒概念没业绩的小盘股则面临价值向下重估的风险。
  一向以追求绝对收益为目标的保险资金,2015年意外收获了一份相对收益的大礼。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显示,2015年保险资金运用实现收益7803.6亿元,同比增长45.6%,平均投资收益率也由2014年的6.3%增长到7.56%。这份战绩满满的投资成绩单,基本上是保险行业近十年来的高点。
  好日子似乎总是稍纵即逝。仅仅相隔一个月后,股指出现大幅波动,赚得盆满钵满的保险资金突然变得保守起来。对于2016年的投资业绩期盼,多数受访的保险资管业人士叹起苦经:今年投资不好做,甚至比2008年可能还要难做。
  “去年底保险机构集中召开内部策略会时,还有不少看好2016年股指创新高的观点抛出来,但有谁料到此后会是这番走势?”一家大型保险机构投资经理如是感慨,目前不止是A股不易做,全球整个投资环境都很难把握。“全球经济形势的复杂性,加大了投资难度,股市变得令人难捉摸。”
  但另一方面,保险机构的到期再投资配置压力却接踵而至。根据国泰君安的最新测算,由于协议存款期限一般是5年,信托产品为2年左右,债券平均久期为5年左右,预计2016年整个保险行业将面临大量协议存款(2011年高利率时配置)的到期高峰。“预计保险业将有至少4000亿左右的协议存款,将在2016年面临资产切换的配置需求。”
  这4000亿左右的到期再投资资金,加上源源不断流入的新单保费收入,如何为这些庞大的保险资金找到一个合适的投资出口?有市场观点认为,还是会有较大比重的保险资金重回债券、股票、基金、股权、不动产等金融资产上。“虽然非标资产是保险资金偏爱的一个大类资产,但对于不少大中型保险公司来说,非标投资已基本达到上限或面临无合宜资产可配的困境。”
  有保险机构的内部观点认为,2016年的重任是先守住“绝对”利润,投资收益能够覆盖负债成本,预计把握住一些大的波段操作机会,会成为一些保险机构股票投资经理的操作战术;而在国内利差逐步收窄的预期下,也有保险机构将目光标准了海外市场,认为相较之下,海外资本市场或许会出现更多机会,以期增厚安全垫。
  无论保险机构施展怎样的应变战术,摆在他们面前的难题是:2016年他们的投资收益率将很难达到2015年的高水平。目前基本上绝大多数保险机构内部制定的2016年权益投资收益率目标均低于2015年。
  不过,有业内人士提出一“良方”,虽然想要达到2015年的高平台很难,但保险公司可以通过保费收入的强劲增长来带动投资资产规模的提升,来弥补收益率不够理想的问题,即所谓的“以量补价”。因为,结合今年政策落地情况和低利率“资产荒”背景来看,2016年全年保费收入继续行驶在保费高速路上将是一个大概率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