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险资渐有试探性入场迹象 仓位配置呈现“大小倒挂”

时间: 2016-01-28  文章来源: 中国金融信息网
  在市场调整之际,保险资金对于市场的看法“五味杂陈”。一方面,公募基金透露,近期已有险资出现抄底举动。
  在市场调整之际,保险资金对于市场的看法“五味杂陈”。一方面,公募基金透露,近期已有险资出现抄底举动。在四季度保费收入增加、A股风险大幅释放之后,险资配置压力显现,由于其他类资产收益率降低,险资在权益类配置比例可能增加。另一方面,多位保险资管人士表示,保险资金进场动作幅度有限,可能只是短期内试探性吸筹。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整体上,险资仍继续刨根问“底”,接连调整对于A股市场震荡区间的预期。大型机构和中小型机构在权益类资产,特别是股票投资上的仓位出现一定程度的“比例倒挂”现象。市场人士称,如果想实现与2015年相当甚至超过往年的投资收益率,保险资金则需要在权益类投资之外不忽视其他大类资产中的优质项目。
  部分险资或试探买入
  A股市场近期延续调整走势的背景下,关于险资等长线资金进场的传言不断。中国证券报记者获悉,险资抄底的传言并非毫无依据。有公募基金经理透露,部分保险公司确实有“抄底”的举动。
  “这几天,每天都有保险资金在申购我的基金。”一位公募基金经理透露,“而且都是大保险公司。”
  不过,或许抄底目前只是尝试行为。上述“每天都有险资申购”的基金经理投资风格稳健,数年来下行风险低于同类,任职年化回报则同类排名靠前。
  对于险资抄底的举动,某养老型混基的基金经理认为,目前市场风险已经大幅释放,保险资金此时进入并非没有道理。预计今年保险资金在权益类资产的还要提升,主要原因是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收益率在下降。今年债市的风险点在于,经济企稳预期以及债券市场供给扩容会带来市场波动,而且市场信用风险仍在集聚有待充分释放,特别是产能过剩严重的一些行业将是信用风险爆发区。
  “我们今年预计在债市的收益仅能有2-3个百分点。”上述养老型混基的基金经理表示,“保险资金的负债端成本较高,对他们来说压力较大,债市收益率下降,必然倒逼他们提升权益类资产,尽管权益类今年没有系统性行情。”公开资料显示,多路险资在调研上市公司方面热度未见减弱,而举牌上市公司的行为也已出现。
  目前,一些保险公司的部分负债端业务呈现期限短、成本高的特征。2015年以来,保险资管的负债端资金成本进一步上行。2013年8月,保监会取消传统寿险保单2.5%的利率上限,放开市场化竞争,保险资金资金成本逐步上升。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10月,一些大型保险公司的万能险利率已经上升至4.5%—5.05%。在经济下滑和货币政策稳中偏松的背景下,投资端压力加大。
  另一位公募基金经理透露,去年底,保险公司的保费收入大增,今年的配置压力不会小。国泰君安研究报告显示,2016年协议存款面临到期高峰。保险资产配置中,协议存款期限一般是5年,信托产品为2年左右,债券平均久期为5年左右。2016年将面临大量协议存款(2011年高利率时配置)和非标信托产品(2013年非标扩张)的到期情况,预计将有4000亿元左右协存在2016年面临资产切换的配置需求。2011年资金利率高企,保险5年期协议存款利率在5.5%左右,在当时的保险资产配置中占比35%左右,如果按5年到期来看,2016-2017年协存到期量在1.4万亿元左右,年新增到期量在3000-5000亿元。目前,最新的5年期协存利率在3.6%-4%左右,收益率下降明显,协存占比已压缩至25%上下,预期将有4000亿元左右到期的协议存款,面临资产转换的配置压力。新增非标资产配置下降,增量资金重回金融资产。保险对非标的配置从2013年末才开始,由于非标(以信托产品为主)期限为2年左右,还未面临到期高峰,但是对于不少大、中型保险公司,非标投资已基本达到上限或面临无合宜资产可配的困境。预计2016年保险新增的2万亿资金有更大比重转移到债券、股票、基金、股权、不动产等资产上。
  国泰君安表示,过去几年里,保险资金在股票和基金投资占比10-15%。按上述公募的说法,今年这一比例还将提升。
  刨根问“底”连调区间预期
  “本来预判的底部好几次被砸下来,对于行情的看法也跟着修正,所以一直不敢进场,还需要等右侧交易信号。”某保险机构资管人士说。近期市场的大幅波动增加了机构研判的难度,保险资金反复“刨根问底”,但多家机构人士认为,在慎抢反弹的基本判断下,保险资金在权益类配置上的谨慎程度较去年下半年已明显加强,除非确实出于一定的战略目的考虑而介入个股,否则整体上仍持观望态度。
  上述人士认为,震荡仍将持续,短期内,大盘向下确认支撑位的可能性依旧存在。一方面,指数下探过程中的平台走势可能延续,箱体下沿点位的出现需要耐心等待;另一方面,应做好中期甚至长期震荡的心理准备,波段操作将成为主要操作手段。
  某保险公司投资负责人认为,2016年1月的下跌不仅在表面上使一些刚刚举牌的险资出现浮亏,更重要的是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资金对2016年权益类市场的投资预期。波段操作的区间需要持续修正,吸筹的风险增大,在操作上必须有足够的警惕性,下一步对结构性机会的把握重于对趋势的判断,并逢低吸纳医药、消费板块中盈利能力确定的个股,以及受益于供给侧改革等主题概念的个股。
  该负责人表示,从目前的市场情况看,险资在权益类资产配置上短期会处于“纠结”状态,虽然试探性的入场行为会存在,但整体上暂不是行业主流。出于投资安全性及满足监管对风险把控要求等因素考虑,险资决定出手的时机还取决于市场“筑底”过程中反转苗头的出现时机。
  中国证券报记者了解到,目前接到险资申购的公募基金并不是很多,部分公募基金表示甚至与险资的沟通情况还在观望中。一家公募资金管理规模在1500亿元的基金公司表示,甚至还有险资赎回,而另一家以权益类投资为特色的公募基金人士透露,目前“汇率还是一个重要的不确定因素”。
  但是等稍微明确之后,险资在一季度末或二季度初入场的可能性增大。一家保险系公募基金人士透露:“通常险资一季度都会配置得比较多,而且冬春季市场常有低点。何况四季度保费收入增加较多,也有配置压力。”
  上述保险系公募人士认为,险资举牌是因为当上大股东后,相当于长期股权投资,会计方法变为成本法计价,甚至有可能与上市公司合并报表。
  仓位配置呈现“大小倒挂”
  在权益类资产配置上,以稳健自称的上市保险公司认为,投资机会仍在,但多重因素将考验投资收益率目标能否达成。中国平安(601318)相关人士表示,在股票投资上,中国平安(601318)将约50%的资金委托给第三方机构进行投资管理,其中以基金公司为主。股票、基金的配置比例不足15%。
  该人士表示,目前情况下,投资操作还需充分考虑标的选取、协同效果等方面的因素再作决定。2015年,中国平安(601318)已兑现部分投资收益,而后续股市波动会给下一步的投资收益、利润、浮盈带来一定影响。
  相比之下,其他几家公司在仓位上更加保守。中国人寿相关人士表示,目前其配置于权益类投资的比例约为10%,其中一部分系委托给中国人寿资产管理公司,另一部分委托给第三方市场机构,未来这一比例将会逐渐加大。境内委托部分目前资金量约为400亿元,计划再增加约200亿元;境外委托部分目前约为15亿美元,将研究更加多元化的地区及资产配置组合。整体上会争取2016年的投资收益率靠近前一年水平。
  中国太保(601601)相关人士表示,在仓位控制上,股票配置比例仅为不到5%,权益类资产加总比例也基本维持在行业平均水平,不会激进投资,但会关注阶段性机会。新华保险(601336)相关人士则表示,暂时不会出于其他大类资产的配置压力而被动增加权益类投资,具体操作仍要根据市场情况进行决策。
  某中型保险机构投资负责人表示,相比之下,投资风格较为灵活的机构在权益类配置上比例较高,大机构、中小机构的仓位在一定程度上出现“比例倒挂”现象。但在前一段时间保险资金举牌热潮之后,市场不确定性有所增强,内部判断认为应持币暂缓入场。日前有保险机构再度举牌上市公司,从一定程度上也反映了险资判断入场的机会已经显现,这既可能与保险机构的投资能力有关,又可能是个别主体战略布局的结果,市场走势如何还有待观察。
  优质个股和债券品种仍有投资价值
  对于保险机构而言,2016年的市场情况将呈更多机遇。多位保险资管人士表示,虽然从目前情况看,权益类投资前景不明、固定收益类投资承压下,但一些优质个股和债券品种仍有投资价值,此外,非标资产和海外投资空间也使险资有更多选择。
  中国平安(601318)相关负责人表示,利率下行虽然带来投资压力,但通过调整资产结构,特别是关注商业地产、物流资产、权益资产、信用债、非标资产、海外等资产,依然可以获取较好收益。特别是目前海外投资占比较低,“走出去”将成为未来保险资金投资的方向。
  该负责人认为,新增非标资产收益水平会有所下降,但具体项目情况各异,整体而言有可观的调节空间,能达到7%的收益率即可满足需要。与此同时,随着利率中枢进一步下调,寿险业极有可能面临新一轮利差损风险,预计未来三到五年内,利率中枢将进一步下调,产品定价利率呈现下降趋势,投资收益也将下滑,而期间金融市场中信托、债务等领域的违约事件,可能使可供保险资金投资的长久期金融产品的数量急剧萎缩配置压力。
  某大型保险公司投资部人士判断,目前公司基本不需要增加协议存款,而会考虑增加信用债的配置,在风险可控的情况下适度增加非标资产,在久期方面如有合适项目会考虑拉长久期。非标资产收益率下行虽已确认,但仍是适合险资投资的选择,同时,自用性不动产、一线城市的房地产、股权基金、直投等方面也有更多机会。
  分析人士认为,资产负债平衡等监管要求将使得保险资金在2016年更加关注风险的控制,而如果想实现与2015年相当甚至超过往年的投资收益率,保险资金则需要在权益类投资之外不忽视其他大类资产中的优质项目,才可能实现上述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