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投资资本市场 保险资金买股票更买话语权

时间: 2015-12-30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网
  中国证券网讯 买、买、买!近段时间,保险资金在资本市场上频频出手,不只是买卖股票,更多的是涉足优质龙头公司的股权。股权并购案例中,有刀光剑影也有和风细雨。该如何看待未来几年走势,需要听听有望成为资本市场上最豪气的大买家保险资金的声音。为此,记者专访了中国保险资产管理业协会IAMAC投研负责人联席会主席巢洋。
  这也是有着行业协会背景的专家,首次正面接受媒体专访。
  2015年保险投资收益预计超7%
  2015年保险业总资产和资金运用余额持续快速增长,权益类资产和另类投资资产收获颇丰,整体投资收益率有望突破7%。
  对此,巢洋表示,2015年,保险资产规模进一步扩大,已超过12万亿。截至11月保险资金运用余额为10.85万亿,较年初增长16.31%。据估算,2015年行业整体投资收益率预计将超过7%,同业交流时,有的公司的投资收益率预计超过10%。整个保险业的投资收益十分亮眼。
  2015年,保持资产配置结构进一步丰富,除了银行存款、债券、股票和基金等传统投资领域,另类投资成为了今年险资投资的重点之一。截至11月,另类投资占比接近23%,较去年同期提高近2.5个百分点。另类资产快速增长,主要受益于近年险资资产配置的多元化战略,以及获得的优质资产。
  巢洋说,近期低利率环境下的“资产荒”,客观上使得未来固定收益类资产和另类投资难度加大,保险公司已经在战略上逐步提升权益类资产投资占比。同时,预计2016年到期资产加上新增资金将规模很大,这也对资产配置提出更高的要求。
  险企降低明年投资收益预期
  仅是高抛低吸,对于险资而言或将成为过去。持有股票的同时,股权定价功能也将显现。权益投资涵盖股权、股票和基金等相关金融产品。
  巢洋表示,保险资金在保持长期稳定投资的同时,会根据环境等变化,调整合理的投资预期。
  尽管2015年保险全行业投资收益率水平创近几年新高,但我们也看到了一些对未来发展的潜在影响因素:首先,利率或将面临长周期的下行,以固定收益类资产为主体、利率敏感性较强的保险资产配置而言是一个长期性的严峻挑战。由于降息预期将持续存在,2016年债券市场基本不会出现较大的投资性机会。后续债券收益率进一步下行,挑战历史新低,仍是大概率事件。目前保险行业银行存款、债券、债权等固定收益类投资占比尽管相比前几年有所下降,但仍维持在70%左右的水平,对保险投资收益率高低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其次,全球将面临资产荒的现状。也就是说,资金充裕将造成优质投资标的越来越少。同时,随着当前信用风险的逐步暴露,应格外关注固定收益类资产的潜在信用风险。在继续做好固定收益类投资,提高另类投资比重的同时,明年要适应资本市场发展的步伐,关注权益类投资的机会。
  巢洋表示,在这些背景下,2016年资产配置时应继续保持保险机构稳健投资,充分发挥保险资金期限长、来源稳定等特征的优势,在做好风险防范的基础上进行资产配置。我认为,保险机构适当调整预期投资收益率水平,有利于保险资金有效实现资产负债合理匹配。
  保险进入大权益类投资新时代
  ?
  险资近期的买买买行为,使得外界更加关注保险行业的权益类投资行为。
  巢洋表示,权益类投资中,应该将单一的二级市场股票投资转变为股权+股票的大权益投资。
  客观而言,一方面是服务国家发展,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精神和国家“十三五”规划的主旨,着力加强多层次资本市场投资功能,优化企业债务和股本融资结构,使直接融资特别是股权融资比重显著提高。另一方面,可以分享被投企业的发展成果。
  业界在此方面几乎达成一致意见。即,必须高度重视股权市场。从与国际成熟国家接轨的角度看,国外股权、债权市场融资占比各到一半,国内股权占比不到15%,仍有发展转型空间;同时,许多公司有负债压力和投资需求,非标资产不应该是战略资产的重心,重心应该是权益,丧失权益市场将丧失战略机遇;第三,应该单一的二级市场股票投资转变为股权+股票的大权益投资,从单一的组合转变为整体的资产配置;第四,要同时重视保险行业的负债端和资产端的双驱动效应,提高投资效率,节约投资成本。
  从并购的时间点上看,今年下半年险资开始了密集的资本市场并购行为。
  对此,巢洋称,今年夏季股市出现大幅度下跌,给参与救市的保险资金宝贵契机,不经意间持有不少估值偏低的优质标的物。
  如果站在相对较高视野,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存在有效需求缺乏的问题。在去存量的过程中,并购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慢速出清手段。并且,并购改变资本市场单一融资为主的功能,资本市场要深入发展,必须完成价格发现的功能。
  当然,保险机构要审慎尽责。要有自己的明确标准,不要轻易收纳标的物。保险资金的长期性,决定了在标的物选择上,应该正本清源,分清上市公司的优劣性。优质的上市公司利于提升市场质量,利于二级市场健康发展和国家改善投融资结构,推动投融资体制改革,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也有利于国家宏观发展和战略链条的有效布局。
  当然,风险无时不在,要加强风险警示。避免“一哄而上”,行业需理性思考,量力而行。与此同时,要提高保险风险管理水平,尤其要注重负债端管理。
  所以,无论是狭义的自身发展还是广义的服务经济社会民生,各方面都会支持保险资金持有更多的优质上市公司。
  险资举牌具有三大特征
  那么,保险资金举牌特征有哪些?
  巢洋总结说,首先,房地产、商业百货和银行等传统行业板块受到险资的青睐。
  总体来说,险资举牌的对象,多属于传统行业,商业模式比较清楚,估值相对偏低,现金流充分。房地产板块经过充分调整,行业估值处于低点,长期价值投资的“窗口期”已经到来。此外养老地产正成为未来房企的重点发展方向,也是险企的重点投资方向,养老地产连结保险产品的模式,正在全球范围内受追捧。通过举牌房企除了能够享受股权增值收益外,还能够达到与自身业务协同发展的目的。
  商业百货板块频遭举牌的原因是,标的内在价值高于当前市值。国内上市零售公司多为各地龙头企业,往往在城市的黄金地段拥有商业物业,而且作为零售企业,对于上下游的占款较多,现金流充裕。按照自有物业重估和现金流计算,行业内部分标的价值凸显。
  银行股在前期股市调整中大面积破净,股息率相对较高,加之银行存贷比等政策调整为刺激业务发展带来利好预期,且保险资金谋求银保合力的需求进一步显现,多重因素使得险资青睐银行股并大举投入。
  巢洋表示,其次,举牌个股具有大股东持股比例普遍不高,股权相对分散的特点。
  这也容易理解。险资可以通过大比例持股来获得董事会席位或者通过大比例持股影响董事会的股利分配方案,进而获得相对稳定的投资回报;或是引导他们大手笔收购资产,以做大做强上市公司,这样保险公司也可以获得较高投资回报。
  第三,国企改革特色和产业经济转型概念。毋庸置疑,大多举牌标的的股价后续表现抢眼。一旦个股获得险资举牌,市场一般会将其理解成正面利好消息,有助于支撑股价,或刺激股价上涨。
  股权投资的三大风险不得不防
  投资风险犹如一把悬在头顶上的利剑,必须牢牢铭记在心,流入我们的血液中。
  中小保险公司的频频举牌,俨然是市场化进程中的“冒险之旅”。有哪些风险是必须要预防的?巢洋表示,无论是财务投资还是战略投资,都存在以下三种风险:股票价差损风险。目前有些被保险公司举牌的个股估值已经不低,而举牌通常有6个月的禁售期,如果解禁期结束时,大盘点位不甚理想,被举牌个股股价下跌,将会侵蚀保险公司的资产负债表、拉低偿付能力充足率水平。
  错配的流动性风险。 因为有些险企投资较激进,较偏好权益投资;财务报表上的数据或呈现出“长期股权投资金额”类资产规模要远远大于定期存款等其他资产分类。在这种模式下,企业容易出现错配风险,特别是在期限上需要防范流动性风险。
  战略整合失败风险。举牌如果是出于战略投资的意图,可能会面临战略整合与经营失败的风险。对于一家企业而言,如果有新资本强势介入并谋取控制权,是否会面临新股东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矛盾,从而影响到股权变更后公司的经营稳定。
  因此,他建议,对于监管层而言,应当加强资产配置理念和强化偿付能力监管。
  保险行业在资本市场定价权逐步显现
  保险,不只是让生活更美好,而是让生活更真实,在资本市场的定价权将逐步显现。
  明年将是保险资金在股权投资上大放异彩之年。股权收购,有很顺利的,也有曲折的。有的甚至被冠以恶意收购的名称。对此,巢洋表示,当前在全球范围内存在有效需求缺乏。在去存量的过程中,并购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慢速出清手段。改变资本市场单一融资为主的功能,资本市场要深入发展,必须完成价格发现的功能。当然,保险机构要审慎尽责。
  在他看来,保险公司举牌是市场行为,是资产配置需求,合法合规;其次,上市公司情况良好,超预期收益的公司可以长期持有,因此出现公司举牌或大量持有股权的投资行为;第三,中、小型保险公司无论是采用定增的方式,还是通过举牌的形式,集中持股或委派董事,都是在维护自己在权益上的话语权,影响上市公司,使公司可控;第四,股灾中,保险资金救市效果显著,显示出保险公司可以提供流动性,维护股价和市场稳定;第五,股权投资对信息披露要求更加全面、及时,利于保险资金提升相关能力。
  况且,出现股权并购的争议是少数,多以善意收购为主,多数进程是顺利的。比如,保险资金投资的标的很多都是高科技、在细分领域全国领先或者世界领先,并且与上市公司管理层在观点上高度统一。举牌后有董事会席位,而且是长期财务投资。保险公司可以利用自身资源和股东资源,支持上市公司长期稳定发展。
  一般被并购的上市公司,股价都出现了上行变化。巢洋解读说,保险资金进入资本市场实现股权并购,不仅利于行业发展,更利于市场的健康有序发展,相互之间是相得益彰。
  我国当前二级市场的结构是散户占比大,并且散户的换手率高。在这种结构下二级市场定价不准确,通过股权投资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实现市场定价功能。
  行业龙头企业抵御价格波动和经济周期的能力强,虽然一般不会有超高速增长,但是每年10%左右的增长且增长具有长期持续性的话,是非常适合大资金投资的,因此投资这类股权是合适的。
  从长远看,保险资金长期看好中国经济,长期权益投资是不错的选择。
  当前,保险行业在资本市场的定价权没有显现,应该鼓励行业对优质标的争取定价权,这也是长期价值投资的一种体现。保险资金的特征是一种长期资金,可以起到稳定市场的作用。
  险资并购利于中国资本市场股权文化建立完善
  只要是善意的并购,在并购过程中发生的现象都是可以理解的。
  在他看来,近期一些并购股权之争的事件,对中国资本市场股权文化有重大贡献。以前股价就是符号,对上市公司意义有限。这一系列的事件说明如果市场对股价不认同,那么就可以通过行动来影响上市公司。
  同时,从行业层面,中短期对股票投资是好事,尤其是二级市场涉及相关概念的股票。但是要防范示范效应,特别是大家跟风模仿,通过短期高成本资金去快速扩张。
  在公司层面,投资能力与投资方式的匹配非常重要,机构应该在优势领域发力。
  当然,要进一步加强监管,尤其是对于风险资金的监管;防止过激的投资风险,防止对行业投资稳健的风格产生影响。
  他总结说,可以借助并购股权之争,引导行业投资理念、投资文化,满足保险资金特征,对国家经济发展贡献力量。对目前存在的问题,包括负债资金资本化、短期资金长期化、财务投资战略化,也要引起充分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