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万达债券大跌或为委外资金抛售 银行紧急开会排查风险

时间: 2017-06-23  文章来源: 财联社
  多只债券、股票毫无征兆的诡异下挫,让万达集团遭遇监管排查其风险、银行清仓的传闻不胫而走。
  6月22日上午,万达集团多只债券突然急剧下挫,旗下公司股票也一度逼近跌停。当日下午,复星集团也出现类似情况。随后,有消息称,监管层要求各家银行提供对万达等企业境内外融资支持情况及风险分析,多家金融机构也要求管理人清仓大连万达债券。
  22日下午,第一财经记者从银监会内部人士处获悉,银监会大行监管部此前电话通知“要求提供对海航集团、安邦集团、万达集团、复星集团、浙江罗森内里投资公司的境外投资借款情况及风险分析,并重点关注所涉及并购贷款、内保外贷等跨境业务风险情况”。
  “监管层不太可能针对个别企业进行风险排查。”业内人士向第一财经记者分析,持有的债券出现宽幅波动,会给银行自营盘带来很大风险,其自营盘不太可能集中抛售。万达集团等企业债券6月22日的下挫,由委外资金抛售的可能性很大。
  有银行业人士告诉第一财经记者,6月22日,有银行已经紧急开会,排查相关企业业务,对风险进行评估,并讨论下一步的风险应对措施。
  委外资金抛售可能性大
  6月22日,万达集团多只债券价格突然跳水,15万达01债早盘价格一度跌逾2.3%。旗下万达电影(002739.SZ)也在上午大跌9.87%,随后在午间紧急停牌。当天下午2时左右,“复星系”的复星医药(600196.SH,02196.HK)A、H股截至收盘分别大跌8.02%、5.92%,复星国际(00656.HK)则大跌5.78%;复星集团2022年、2023年到期的美元债价格则下挫5%、6.3%。
  上述情况出现后,随即有消息称,监管层要求金融机构提供各自对万达集团、复星集团、海航集团、安邦集团等境内外融资支持情况及风险分析。此外,浦发银行、工商银行、建设银行等金融机构均要求管理人清仓大连万达债券。
  “我们行没有持有万达债券,目前没有收到监管要求排查的通知。”某中小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门高层告诉第一财经记者,如果风险已经暴露,或者出现可能的重大风险,银行宁可不做这些项目,也要采取避险措施,以保证资金安全。
  在万达集团债券大跌之前,上述监管要求排查风险的消息,在银行同业业务的同行之间已经小范围流传。事件发生前,他也听同行说过监管要求排查的消息。
  上述股份行金融市场部高层认为,监管的风险排查理由或基于:第一,万达、复星等企业集团,最近两年进行了大量海外并购,彼时正是中国资本外流最为严重之际;第二,中国企业近期进行的海外并购,大多以房地产、消费类资产为标的,严重背离了“脱虚向实”的产业导向;此外,部分大量进行海外并购的企业,均具有过度依赖高杠杆扩张的特征,存在引发系统性风险的隐患。
  “有些企业这几年海外并购,用远远超过正常价格的估值,并购大量无形资产,而且价格高昂,但背后究竟有什么故事,外面的人根本看不到。”该人士说。
  中国企业高歌猛进“出海”并购之际,正是中国资本外流最为严重之时,外汇储备从4万亿美元,一度跌破3万亿美元大关。值得注意的是,2017年3月,央行副行长、国家外汇管理局局长潘功胜公开表示,去年一年中国企业在海外收购了很多足球俱乐部,其中不乏在直接投资的包装下转移资产。
  根据银行金融市场条线人士介绍,银行大量抛售持有的某项资产,必须有人下达交易指令。但按照惯例,金融机构不会无缘无缘的突然减持某项资产。“有权下达交易指令的人,只能是得到某种消息,并且是有限的少数几个最核心的决策人员,不可能有很多人知道下达了交易指令。”
  不过,上述业内人士判断,万达集团、复星集团债券大幅下挫,由银行直接抛售的可能性并不是太大。出现上述集中抛售的情况,很可能是委外资金所为。
  根据上述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高层介绍,银行的债券委外投资有两种模式,一种是由银行主动管理,即管理人只充当执行的角色,交易决策、交易指令均由银行下达;一种是管理人主动管理,交易决策由管理人自行决定,无需银行下达交易执行。换言之,在这一模式下,抛售某只债券时,管理人可自行决定。
  该人士还称,2015年以来,由于回报率走低,债券业务只有层层加杠杆才能取得正收益,如果所持债券价格出现宽幅波动,不但收益难以保证,还会很容易击穿本金,相关部门管理层也会受到处罚。因此,为了防范风险,不到万不得已,银行不会轻易抛售其自营的债券。
  银行紧急开会商讨对策
  6月22日午间,万达集团发布声明,否认金融机构要求清仓持有的债券之事。当晚, 万达商业、万达电影也发布澄清公告。此外,复星集团也在当日下午否认此事。
  “如果监管层排查,也是对具有共同特征,或存在相近风险的一类企业一起查。”上述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高层说,监管针对个别企业进行风险排查的可能性很小。
  不过,万达集团存量债券规模巨大。根据公开统计数据,万达商业的存续债券规模共870亿元,其中620亿元在未来3-5年到期。面对万达集团、复星集团等公司突然出现的股债双杀,银行等金融机构又将如何应对
  上述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高层说,据他了解,6月22日,已有银行紧急开会,排查是否持有与相关企业有关的资产,并对风险进行判断,讨论下一步的风险应对措施。尽管并未持有相关企业的债券,他所在的银行同样也讨论了此事。
  该人士还称,按照惯例,面对此类已经暴露或者可能发生的重大风险,第一步,监管层会要求各家银行排查,银行也会进行自查,包括业务规模、风险敞口、期限等情况,对风险进行判断。如果风险已经暴露,或风险过大,银行往往会采取抛售所持相关资产等措施。
  不过,上述业内人士认为,存量债券规模巨大,只是对涉事的几家企业而言,对银行间市场来说,上述几家企业的单一债券发行规模占比并不大,对整体市场的影响较为有限。下一步银行可能采取的措施,要看具体的风险程度,以及银行自身对风险的评估。
  “如果风险太大,银行也不太可能出手稳定市场,毕竟没有这个义务,首先还是要自己避险。”上述股份制银行金融市场部高层说,一般而言,如果判定某项或某类资产风险很高,银行很可能还会继续减持。常见的做法是,为了防止更大风险,企业会向其核心授信银行申请继续提供资金稳定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