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通道业务逐步收缩是大势所趋

时间: 2017-05-23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在上周召开的证监会例会上,新闻发言人张晓军表示,证券基金管理机构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所谓“通道业务”。记者昨日采访的多位基金公司人士均表示,未来基金公司回归主动管理本源是大势所趋,对于“权责利”不对等的通道业务的逐步清理只是时间问题。
  张晓军表示,各证券基金管理机构从事资管业务要坚持资管业务本源,审慎勤勉履行管理人职责,不得从事让渡管理责任的所谓“通道业务”,希望资管管理人审慎开展业务,取信于投资者,切实履行合规风控等主体责任,证监会将对经营混乱、合规失效、风险外溢的机构从严监管。
  对此,市场的主流解读为,未来对通道业务将严加监管,通道业务逐步收缩是大势所趋。
  “通道业务本来就不是正规业务,基金公司金融业务许可证上只有资产管理业务,没有通道业务。”沪上某基金公司高管直言,大多数通道业务存在“权责利”不对等的问题——让渡了发行、管理产品的权利,却在风险承担上模糊不清,未来逐步收缩将是大势所趋。
  某大型券商机构董事总经理也表示,监管对通道业务加强监管是从2013年7月规范通道业务开始的,监管思路清晰明确,逐步清理是监管一直以来的要求,未来肯定会严格执行。
  最新数据显示,截至2017年一季末,基金子公司专户管理规模前20强的合计规模为65004.33亿元,与2016年底前20强的合计规模68382.86亿元相比,缩水3378.53亿元。
  在业界看来,通道业务的迅速缩水是造成子公司管理规模下滑的主要原因,以净资本管理约束为核心的监管精神,让很多基金公司主动收缩通道业务战线。
  公开资料显示,去年12月,《基金管理公司子公司管理规定》和《基金管理公司特定客户资产管理子公司风险控制指标管理暂行规定》正式实施,新规出台后,从前拥有“万能牌照”的基金子公司不再“万能”,作为弯道超车利器的子公司通道业务面临全面“去化”。
  深圳某基金公司人士告诉记者,包括近期发言人表述在内的一系列监管层核心是一致的,其主要意图都是引导基金公司竞争回归本源,更加重视投研核心能力的建设,回到资管行业的“主赛道”上来。
  “都说‘弯道超越’,其实‘弯道’是最容易出风险的地方。”分析人士表示:“近些年来一些金融机构的发展战略偏好‘急功近利’,不仅缺失锐意进取的创新精神,还增加了行业风险,失去了长期稳定发展的健康心态,这是资管行业发展的大忌,也是监管层不愿看到的局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