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举牌方遭遇爆仓风险究竟是谁的错

时间: 2017-05-22  文章来源: 投资快报
  数据显示,2016年至今已有超过80起场外机构投资者举牌A股上市公司,截至目前约有50家举牌方身陷被套状态,部分举牌机构浮亏甚至高达30%,这与2015年下半年高调举牌便能享受超高浮盈的景象形成鲜明对比。更要命的是,有些举牌方为了获得超高收益,在资金设计上嵌入高杠杆,而一旦市场出现较大动荡,爆仓风险马上会来临。
  比如,去年下半年,前海人寿高杠杆举牌万科A,不仅使万科A停牌多日,还引发一场举牌方与上市公司高管团队激烈的控制权争夺战。而随着近期股市出现大跌,有分析人士指出,如果万科A再进行一轮大幅暴跌,那前海人寿将有爆仓风险。
  虽然,现在市场部分举牌机构出现了30%的浮亏,若是真的秉承价值投资理念,只要假以时日,好公司的价值终究会体现的,若甘心做价值发现的长期投资者这也不足为虑。但问题是有些举牌方在举牌的过程中将杠杆做得过大,这就会带来更大的投资风险。
  尽管机构投资者举牌上市公司的热情不减,今年4月以来,仍不断有荃银高科、仰帆控股行情、开创国际等约10家公司被举牌,其中“中天系”甚至拿下了仰帆控股30%的股权。但是未来资本举牌上市公司获利将越来越少,风险却会越来越大。
  其一,在重组上市、并购融资审核趋严的情况下,用举牌方式来赌“壳公司”重组价值的成功概率越来越小。而正因为这种“制度套利”空间收窄,举牌方将逐渐回归到“长期价值投资”的道路上来。
  其二,新晋举牌方已难现“昔日辉煌”。今年以来IPO速度明显加快,监管层不动声色的加快了IPO由审核制向注册制转变的进程。大量壳源以及缺乏业绩支撑的小市值公司股价一落千丈。这让前期已被深套的举牌机构叫苦不迭。没有加杠杆或许还能挺一挺,加了杠杆的举牌方只有认亏出局的结果。
  在前期“资产荒”的背景下,举牌上市公司,盈亏风险自担。但是通过加杠杆来举牌,这就暗藏了很大的风险。一旦股价下跌或者借壳重组受阻,那么举牌方只能被深套其中,而身上又背着加杠杆压力,则随时都有曝仓风险。与过去相比,举牌上市公司的风险正在加大,机构投资者在举牌时要更谨慎,切忌通过加杠杆举牌,因为这样的风险不可预测,一旦暴发将产生难以挽回的损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