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20日线3120点成反压 回测最低或收3052点

时间: 2017-05-18  文章来源: 投资快报
  通常对分析解读盘面演变会走入误区,以为必须“准”才叫分析,实际上哪里可以找到准的分析呢?经验告诉我,根本没有很准的分析。不管那个人如何分析,绝对不是告诉我们涨跌的答案,从来就不可能有人会事先知道涨跌结果,不应该期待会有“很准的分析”。
  我的理解是:分析股票是让读者知道采取那一种分析模式,清楚说明分析的步骤与过程,而且分析方法模式是可以被其他人学习模仿、复制仿效,可以依样画葫芦形成“同理可证、同理可用”,那么这样分析方法模式才是可以被认可的方式。如果仅仅是告诉您他的预测,让您来检测到底有没有讲对讲准,或是大胆告诉您“三天后会如何”?这样的演绎是不可取,股票分析怎可能讲得准呢?
  分析就是推导论述的方法模式,应该要做到标准化的推演,不管是甲乙丙丁只要采取同样的分析模式,最后得到的结果就应该是一样。不同的人采用同一个方法推导论述最后研判的结果不同,其中必然有不适合使用的过程,或使用者一知半解用错了。建立一套标准化行之有效的方法模式是分析解读的关键。
  麦氏理论以解读成交量演变见长,所有的分析一定是建立在量潮的分析上,从筹码换手率的统计上得知,超过80%以上的股票在60天周期内会形成一次筹码的换手,所以最有效的时间周期分析一定在60天周期内,趋势线的划线跨距也应该在这个时间周期,超过这个时间周期都是无效的解读,超过一次周转率的换手,该买的早已买进,该卖的早已卖出,这跨度跨距不俱有分析的价值。
  举例上证指数目前100%换手率需要160天,从去年9月14日至今完成一次换手,针对160天内的均线趋势解读,可以从容的解读其中价格平均值的特征与趋势演绎,超过这个时间周期已不俱有任何判断的准绳,存在的只剩下记忆与经历而已。有高达61.8%的个股超过100%的换手或好几轮周转,时间周期只需要98天。强势股筹码滚动快占38.2%比率只需要61天周转一次。针对60天周期内分析已经足够,更强的个股在38天内完成,占比23.6%。
  以此证明,40~60天周期已足够个股的分析解读,只需要在20~40~60天周期成交量应用就可以确认。举例从2月9日增量上涨后运行40天完成在4月7日,只要在这一天之后调节持股,大体上可以避开这一次的下跌。采取大量周期解读到跨距43天,换手率29.139%,下一轮演变会落在6月7日变化。
  采取“定时分析”及“定量分析”有两个不同时间周期,一旦两者出现“共振”,其影响与作用力也会巨大,正如上周谈到5月11日(周四)会开始起涨,昨天再度拉高触及20日均线3120点后回压,反应的正是近期来自20日均量线及均价线的压制,修复这个时间周期后,可以跨入另一个40天周期的运行,将市场“自然供需”规划特征找出来后,才有“同理可证、同理可用”判断,大致上可以很好解读涨跌的演变关系,不妨试试应用。
  要扭转这个阶段的均量线及均价线的演变必须有三个主要的步骤:
  1、日成交量要大于10日均量,最好达到1.382倍的比率,如此方可以提前改变均线的反压,可惜目前未见如此大量,所以还需要压低修复;
  2、10日均量线拐头向上交叉20日均量线后才有稳定修复的可能,目前还没有看到这个特征,表示盘面还不稳定,仍有再压低跌破上一个最低收盘3052点的倾向;
  3、日成交量大于20日均量线造成拐头向上后,均量线构筑推升助涨,此时指数才有站稳20日均线的可能,否则仍需要再度修复。
  市场稳健修复还需要13个交易日,在6月7日之前低位震荡整理修复会不时发生,此时只能针对趋势的板块及个股操作,暂时可以不必担心上证指数再大幅度压低下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