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委外收紧 “普惠”成公募基金新增长点

时间: 2017-05-17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一直以来,公募基金以透明、专业、普惠的定位成就了其在个人投资者中不可替代的地位。这一地位,经过2015年、2016年偏离后,步入2017年,随着金融行业监管趋严、银行委外收紧而出现回归趋势。
  严监管或成公募基金重返普惠契机
  伴随公募基金诞生的“普惠”属性,曾在2015年发生小变化,机构投资者持有份额占比首次超越个人投资者;2016年这一趋势延续,机构投资者共计持有47102.18亿份基金份额,个人投资者持有35106.32亿份基金份额,两者的占比为57.30%对42.70%。
  这一转变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公募市场资金流入流出波动大,缺少长期投资生态链条,产业链发育不足等问题,尤其是一些金融机构投资者发展战略短期化,缺乏创新精神和长期稳定发展的健康心态。这不仅是资管行业发展的大忌,更不利于保护中小投资者利益,成为监管层不愿看到的局面。
  今年初,包括委外收缩等监管措施可以视作防止基金产品沦为银行等机构通道、加强对中小投资者利益保护的一个风向,也让公募基金遇到不小挑战。银行委外遭遇严格监管意味着传统的“通道式”委外已经风光不再,机构定制委外规模必然下降,整个公募基金业目前面临规模收缩压力。
  表面来看,监管重压之下,公募基金行业交易活跃度下降,实质上监管意图倒逼公募基金公司回归主动管理,加强投研能力,放弃同质化发行冲规模,将精力更多地用于做好产品业绩和风控管理上来,真正服务更多中小投资者。可以预见,公募基金会朝主动管理转型,重回普惠轨道。
  发力普惠业务 行业龙头天弘基金成标杆
  在此背景下,公募基金纷纷探索新增长点,发力“小而美”“散户化”的普惠业务。
  数据显示,截至2016年底,公募基金资产规模达9.16万亿元,产品数量达3867只,公募基金个人有效账户数达到2亿户,85%的基金账户资产规模在5万元以下。由此可见,公募基金俨然已成为普惠金融的典型代表,为上亿消费者创造了巨大收益和金融便利。2016年,“稳中有进”的公募基金更是发力个人投资者,客户数增量超1.25亿户,总持有人户数突破5亿。
  其中,天弘基金成为率先发展普惠金融的代表之一。今年一季度,天弘基金公募资管规模达到12026.53亿元,成为国内首家公募管理规模破万亿元的公募基金公司。公司自成立以来,旗下公募基金累计为投资者赚取收益近800亿元。其旗下产品开普惠金融风气之先,让理财更亲民,引领了传统金融的客户边界和业务边界的拓展,其成功实践具备良性的行业带动效应,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普惠金融的发展。
  据了解,天弘基金以“为天下人提供稳健、便捷的理财服务”为使命,一直是普惠金融的坚定践行者。目前天弘基金的绝大部分资金都来自个人投资者,用户数量已超三亿。这也是天弘基金给理财和资管行业带来的最大改变——让理财真正成为每个人都可以享受的服务。
  天弘基金的成长模式从侧面反映出普惠金融的巨大需求,也让人们看到,个人投资者市场将为公募基金行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潜能,大力发展普惠业务而保持规模稳定增长,服务中小投资者,才是公募基金的可持续增长支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