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结构性“失血” 融资客谨慎应对缩量连阳

时间: 2017-05-17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虽然沪深两市股指在本周一延续了反弹走势,至昨日上证综指已收出四连阳,但融资客的参与热情还是继续下降,创下了三个月以来的“冰点”,不仅是融资买入额和融资偿还额,两融余额也刷新了三个月以来的新低。而结构性的分化导致的“失血”则随处可见,无论是深市两融余额降幅显著高于沪市,还是标的股之间强烈的分化,都在暗示融资尚未形成一致的布局思路。这或反映出了短期反弹“外强中干”的状态,持续性仍待进一步的观察。 参与热情降至三个月“冰点” 融资客对于市场的触底反弹及普涨似乎持有相对谨慎的态度。据资讯数据,5月15日的融资买入额进一步下降至阶段“冰点”,只有269.29亿元,是2月7日以来的新低。与此同时,当日的融资偿还额也回落至292.49亿元,同样是2月8日以来的新低。由此,本周一融资继续维持净偿还状态,这也是融资连续第7个交易日净偿还,但伴随着参与热情的降低,融资净偿还规模也下降至23.20亿元。 在此背景下,融资买入额占A股成交额的比值也进一步回落至7.71%,则也是3月10日以来的最低值,而彼时对应两市全部AB股的成交额达1.32万亿元,周一的成交额则仅仅3482.70亿元,基本是彼时总成交额的“零头”。 降至三个月“冰点”的不仅仅是融资的参与热情,伴随着融资连续的净偿还,两融余额也不断下降,至5月15日仅剩8800.74亿元,是2月7日以来的新低。其中,沪深两市的分化特征显著,至5月15日沪市两融余额报5167.41亿元,仅刷新2月13日以来的新低,而深市两融余额报3633.33亿元,已经创下了2016年6月14日以来的最低值。而这种前列的结构性“失血”也恰恰对应了近期沪强深弱的市场格局。由于银行与非银金融板块的逆势走强,“跌不动”的上证50指数和上证综指走势严重失真,而完全去欲绝市场力量的创业板指、中小板指等指数都出现明显的破位。这种二八的强烈分化直至本周反弹才出现缓和,昨日创业板、中小企业板等中小市值品种成为反弹的“先锋”,涨幅远远高于上证综指的涨幅。 行业标的现分化 虽然本周二八强烈分化的情况出现了一定程度的缓解,但板块之间以及个股之间依然呈现明显的“贫富不均”的情况,而且无论从板块以及个股的情况来看,融资布局的思路似乎并未理顺。融资作为当前存量博弈格局之下最主要的资金来源之一,其并未形成一致主线的情况或意味着短期反弹的“外强中干”,反弹持续性有待进一步观察。 从行业板块角度来看,在周一市场普涨格局之下,融资却仅仅在综合、电子、采掘、房地产、家用电器和食品饮料这6个板块中呈现了净买入状态,且其中只有综合板块的净买入额在1亿元以上。周期、白马和新兴产业均有涉猎,与此前权重板块获“专宠”的情况形成强烈对比。与此同时,建筑装饰、化工、医药生物、汽车、公用事业板块遭遇了融资大规模净偿还,除了建筑装饰板块净偿还额超过4亿元以外,其余板块的净偿还额也都在2亿元之上,传媒、非银金融、机械设备、电气设备和有色金属板块的净偿还额也都在1亿元以上。 两融标的股的融资数据则更能体现融资客尚未形成统一思路的特征。融资净买入额在1亿元以上的股票分别为中信国安、京东方A和中国平安,华夏幸福、恒泰艾普、美的集团、伊利股份、大华股份、冀东水泥等净买入额也都居于前列,而中国建筑、北新路桥、中国动力、万华化学、中铁工业、碧水源、东吴证券、华文传播、中国石化等则成为融资净偿还的“重灾区”。由此可见,融资净买入及净偿还居前的股票主要集中在主板大盘股当中,而且无论是金融股、周期股、雄安新区概念股均有股票出现,这也是分化格局的一个缩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