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股市下跌催生破发 新股不败神话远去

时间: 2017-05-16  文章来源: 经济参考报
  随着股价的不断下跌,在新股发行加速扩容的大背景下,破发的阴影正在笼罩次新股板块。
  上周四,红蜻蜓盘中破发,成为自2014年重启IPO后,又一只破发的个股。数据显示,2014年IPO重启以来,沪深两市共有769只新股发行,经过价格复权处理后,目前(截至5月15日收盘)处于破发状态的个股分别为欣泰电气、申万宏源、招商蛇口、纽威股份和国泰君安,其当前价格分别为发行价的37%、51%、75%、88%和97%。与此同时,徘徊在破发边缘线上的还有华电重工、海南矿业等。上述769只个股中,当前股价/发行价格低于130%的个股共计有14只,其发行时间主要集中在2014年和2015年,即上一轮牛市时期。
  另一方面,在监管高压的大环境下,近期,一些次新股价格出现崩盘式的暴跌。以2016年5月11日正式登录深交所的第一创业为例,作为券商板块的次新股,第一创业股价曾遭到爆炒。2016年11月14日,第一创业曾一度在盘中创下过45.58元的历史最高。以当时的最高价计算,第一创业的最高市值直逼千亿。但今年4月开始,其股价一路狂跌,截至5月15日收盘,第一创业已经收了3个跌停板,收盘价创新低14.84元,跌幅10.01%,其14.84元的跌停板上仍然有36.8万手的的卖单,丝毫看不出止跌的迹象。第一创业股价5月5日起,从24.42元经历7个交易日后一路跌到14.84元,跌幅达39.2%。
  分析人士认为,第一创业这样的次新股,上市初期流通盘较小,市场参与者可以利用少量的资金就撬动大市值,容易沦为游资的炒作题材。然而,随着股价的高企,会对原始股东产生很强的减持意愿,因此一旦解禁期满之后,股东解禁股出逃,就会引发前期参与的投机者争相逃命,导致股票价格出现跳水式的大跌。统计数据显示,尽管近年来一级市场IPO募资规模较小,但解禁的规模始终居高不下,2017年,A股首发原股东限售股份解禁规模将总计达9584亿元,月均解禁规模则将达799亿元。其中,2017年2月、11月和12月均是解禁高峰期。
  历史资料显示,2011年1月到2012年1月期间,出现了A股历史上时间最长、破发个股最多的破发潮。在此期间,两市总共发行了290只新股,而在60个交易日内跌破发行价的就高达199只,破发率高达68.6%。从过去的经验来看,在高市盈率发行的情况下,一旦新股供给持续放开,新股破发将是大概率事件,这一举动也将倒逼发行人调整发行价格。另一方面,在市场层面,武汉科技大学金融证券研究所所长董登新认为,新股破发其实是在还原一级市场的投资风险,如果一级市场没有风险,二级市场风险很大,这样一个市场是不对称的。新股破发在某种程度上来讲可能对投资者打新或炒新的盲目性和过度的非理性的投机行为有极大遏制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