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深市284家上市公司参与“一带一路”建设

时间: 2017-05-13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深交所综合研究所5月12日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去年底,深市1870家上市公司中约284家以不同方式参与了“一带一路”建设,参与的方式主要是产品出口、工程建设、设立制造基地或研发中心。其中,产品出口规模900多亿元、工程建设规模约1500亿元,设立制造基地约70个,收购资产约60家次。合作地区覆盖了大部分“一带一路”沿线国家,以东南亚、中亚、欧洲地区为主,俄罗斯、非洲地区参与程度在不断提升。这表明,国内企业特别是上市公司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在其中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参与方式多种多样 报告显示,目前深市130多家上市公司产品或服务出口至“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其中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电器机械及器材制造业、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专用设备制造业、汽车制造业公司数量较多。目前深市上市公司约有72家通过工程承包、参与项目建设、获取海外订单、海外设厂、成立合资公司、成立子公司等方式参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工程建设。 深市上市公司还通过并购资产、设立海外基地等方式积极参与“一带一路”建设。截至目前,深市约54家上市公司发起了对“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并购,约26家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设立了生产基地和研发中心。发起海外并购和建立生产基地的公司以电器制造业、金属制造业、纺织业等行业为主,主要目的为海外寻求技术、资源(矿产、农业、人力),以及寻求产品在当地的销售市场。 报告还显示,计算机、通信和其他电子设备制造业和专用设备制造业是深市的传统优势行业,也是深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公司数量最多的两个行业,一共约73家。 通过“一带一路”建设积极布局海外,深市部分处于相对“产能过剩”行业的上市公司获得了新的盈利增长点。其中,化学原料及化学制品制造业、有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橡胶和塑料制品业、黑色金属冶炼及压延加工、有色金属矿采选业、非金属矿物制品等公司共计约49家,工程建造、通用设备制造业约25家,纺织业8家,参与方式包括当地投资设厂、产品销售、承接项目订单等。 民营企业占七成 根据报告,深市参与“一带一路”建设的公司民营企业约199家,占比70%。但民营企业的参与方式以出口产品、设立分支机构为主。地方国有企业和中央国有企业是承担基础设施建设的大型项目的主力,包括中工国际、北方国际、中钢国际、中国武夷、中成股份、云铝股份、柳工等,在沿线国家都承担了大型项目、大型工程。 同时,由于沿线国家和地区本身在自然资源、经济、政治领域存在较大差异,上市公司在不同地区采取的主要业务方式也各有侧重。中亚地区以工程项目的承包建设为主,东南亚地区主要以出口产品、项目建设和设立海外生产基地为主,南亚地区以项目承包建设为主,欧洲地区以收购资产、设立研发基地为主。 从地域上看,上市公司数量大省如广东、浙江、山东等参与“一带一路”的公司较多;从相对比例看,边境省份参与度较高,如新疆、广西、云南等参与比例均处于平均水平以上。 不过,海外并购融资方式上,上市公司的海外并购的资金来源绝大部分依靠自有资金或境内非公开发行的方式。上市公司尤其是民营上市公司由于缺乏境外并购金融工具、缺乏相应信用评级数据、对国际金融市场不熟悉等原因,在海外融资存在较大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