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新设基金监管趋严 首例公募发行失败

时间: 2017-05-11  文章来源: 新浪财经
  嘉合基金管理公司日前发布《关于嘉合睿金定期开放灵活配置混合型证券投资基金合同的公告》称,该基金“已于2017年4月19日结束募集。现因未能达到基金合同生效条件,本基金合同暂不生效。”这意味着,公募基金19年发展历史上首次出现募集失败案例。
  通俗地说,这只基金的发行没有成功,需要给投资者退款。根据目前公募基金募集有关规定,一只新基金募集的要求一般有几方面:公募基金要发行成立,须达到2亿元发行规模和认购户数200户的基本门槛。此外,基金募集期限自基金份额发售之日起不得超过3个月。
  资金、投资者人数、募集时间,这三条“硬杠杠”是一只新基金发行的最低标准。一般而言,这些硬件对部分大中型基金公司来说并非难事。事实上,自2014年8月份起,基金行业先于A股市场推行注册制,发行门槛大幅降低,发行效率和产品发行数量提升很快,在市场机制作用下新基金发行逐渐实现优胜劣汰。同时,部分中小基金公司则受限于资金、人员等因素,产品发行举步维艰。资讯显示,目前旗下产品不足10只的小型公募基金公司有35家,其中近1年没有发行新产品的公司有15家。
  针对首例公募发行失败案例,业内人士认为,从直接原因看,与近期征求意见中的公募基金流动性新规有关,去杠杆、防风险的一系列举措使得委外资金难以进入股市,之前谈好的合同可能因为机构资金占比受限而取消。从行业发展趋势看,近期基础市场表现欠佳,基金产品历史业绩出现回调,对大批新基金上市发行带来影响。此外,来自互联网金融、银行理财、固定收益等其他财富管理产品的竞争导致部分中小基金公司生存堪忧,产品信誉度受到很大影响。
  根据《公开募集开放式证券投资基金流动性风险管理规定(征求意见稿)》,新设基金监管趋严,若单一投资者持股达到50%,将采取发起式基金形式,抬高新基金设立的门槛;存续产品也不得出现单一投资者持股过半的现象。出现单一投资者持有份额达到或者超过20%的基金产品,基金管理人需严格披露相关信息。
  值得一提的是,这一新规以3月17日为新老基金划断的界限。嘉合睿金这只产品的发行日期恰好在3月17日之后的首个工作日3月20日。
  华泰证券研究员沈娟表示,这项规定中50%的份额上限和发起式基金的要求,基本封堵了银行委外通过公募基金渠道的套利方式,引导委外资金回归到传统的专户渠道。短期内定制基金的规模受限,对资金面会形成压力,但从长期看委外业务正常发展的大趋势不会变。
  “发行失败不是坏事,应该为嘉合基金点赞。与其四处找帮忙资金,做勉强成立、残喘拖累公司业绩的小微基金,不如趁早将其扼杀于萌芽中,这也是基金行业去库存的有效方法。”济安金信基金评价中心主任王群航认为,新基金募集失败反映出当前投资者对部分中小公司发行的新基金态度更加谨慎。未来,监管层应对部分“通道化”的公募基金产品和公司严加监管,督促其回归公募业务本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