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一周公司要闻

时间: 2017-05-09  文章来源: 经济参考报
  首旅酒店并购如家拉升业绩 协同融合难题待考
  斥资110亿元并购如家酒店集团后,北京首旅酒店(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首旅酒店”)业绩进入快速增长通道。
  近日,首旅酒店公布的2017年一季报数据显示,截至3月31日,首旅酒店实现营业收入、利润总额分别达19.13亿元和1.02亿元,分别比上年同期增长437.35%和210.79%,其中如家酒店集团实现营业收入15.50亿元,占比超过80%。
  虽然首旅酒店“吃下”如家酒店后业绩呈现爆发式增长,但记者梳理财报发现,伴随业绩增长的同时,公司成本费用等也“水涨船高”,其中,2016年营业总成本达62.27亿元;2017年一季报营业总成本为17.97亿元。
  业内人士表示,伴随成本高企的同时,如家酒店这一效益发动机近几年也面临一系列“负面”事件困扰,而并购后能否妥善实施“强管控”以及并购后协同融合等问题也正在考验着首旅酒店。
  自合并以来,首旅酒店与如家酒店的整合进度与成效就备受外界关注。
  今年3月28日,经过深度融合,全新的首旅如家酒店集团正式亮相,阶段性整合基本完成,并新成立了高端酒店事业部、中高端酒店事业部和经济型商旅酒店事业部。
  首旅酒店表示,2017年公司将进一步积极做好重组后的融合工作,全力实现战略、品牌、系统、业务、人才的整合。
  洽洽食品或陷全品类布局困境
  线上发展未达预期
  根据洽洽食品2017年第一季度财报显示,洽洽食品营业收入7.99亿元,同比减少7.13%;净利润0.77亿元,同比下滑17.35%。同时,洽洽食品还预计,2017年上半年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1.38亿元至1.73亿元,变动浮动为-20%至0%,原因为销售收入较上年同期有所下降及毛利率下降。
  对于洽洽食品的业绩低迷,中国食品产业评论员朱丹蓬指出,目前来看,洽洽食品致力于打造的休闲食品全品类布局并未成为其有力的增长点,在主营业务触碰天花板的情况下,业绩增长乏力也不言而喻。现在整体业务出现双降,说明其主营业务也面临一定的挑战,虽然洽洽食品在瓜子业务方面是行业老大,但多元化的战略也为企业的运营带来了不小的挑战。
  据了解,线上电商一直是洽洽食品看好的领域之一,在2015年开始,洽洽食品就开始增资2000万元用于发展电子商务,并在线上增加了果干、蜜饯、肉干肉脯、原枣、巧克力等五类产品,并为此成立了特通部,电子商务板块也由董事长之女全权负责,并计划在2016年线上营业额占比达到10%以上。但电商的发展似乎并不乐观,在2016年线上营业收入仅为1.9亿元,约占总营收的5%。
  但洽洽食品投资线上的步伐并未停止,拟投资1.46亿元建设6000平方米电商仓库、6000平方米分拣配送中心及发货平台等,预计2017年投入使用。快消品营销专家路胜贞认为,洽洽食品发力线上,必然不是不了解线上行业内的竞争激烈程度,但线下主营业务瓜子的市场已经接近天花板,多元化又很难在短时间内有较大起色,只能将收入的增长寄托于还在扩张的线上市场。
  暴风“摇摆” 进入怪圈
  曾经的妖股恐怕并不能一直创造神话。暴风集团依然在亏损,股价也持续下跌。努力模仿乐视生态却发现后者危机四伏,如今暴风换了一种思路,学习起了今日头条的个性推荐。摇摆不定的暴风正进入一个怪圈。
  其实,暴风的生态更是像极了乐视,只不过,现在暴风方面极力避免提及此事。随着乐视及其各子板块资金链危机日益放大,暴风作为最佳模仿者自然可以感受到未来发展方向的困扰。
  日前,暴风集团发布了一季度业绩报告,实现营业收入4.5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36%,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亏损1647.8万元,同比下滑585%。对此暴风方面表示,净利润大幅下滑主要因为暴风统帅(TV)处于快速积累用户阶段的市场扩张期,营销推广费用增加。
  早在暴风发布的2016年年报,就显出了亏损迹象。数据显示,公司净利润亏损2.42亿元,归属于上市公司股东的净利润5281万元,同比下降69.53%。除了亏损难平,暴风的股价也并不乐观。
  分析人士认为,股价并不是依靠讲故事来拉动的,投资者不会一味追捧某种模式和概念。如今,暴风尝试通过摆脱乐视的生态模式,转而去讲今日头条的故事,只能看出业务模式不够坚定。
  三元股份失去补贴
  主业急需提振
  近日,三元股份发布的2016年年报显示,其年度业绩基本与上年持平:收入58.54亿元,同比增长5.98%;净利润1.05亿元,同比下降6.36%。不过三元股份表示,其2015年有1亿元的政府补贴,2016年则没有这项便利,这意味着,三元股份2016年的盈利都是“靠自己”。
  不过,据记者了解,“靠自己”也并非完全依赖企业的内生增长。作为北京本土最知名的乳业品牌,三元股份最近几年开始陆续扩张,利润为正也体现了其收购企业所带来的效益。
  而扩张中的三元股份也并非毫无隐忧。北京普天盛道企业策划机构董事长雷永军告诉记者:“三元有优秀的研发力量和优质的原材料,但要想发展起来,进入第一梯队,还需要在战略体制和人才观等方面进行调整。国企体制决定其无法实施较为进攻的战略,因而在前几年延误了发展机会,现在需要采取措施弥补,给优秀人才足够的激励。”
  北京是全国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三元股份在北京发展,面临的压力可想而知。食品业评论人朱丹蓬认为,华北是蒙牛和伊利的优势市场,三元股份作为北京地方企业,只在北京占据一定优势,乳企都把北京作为重要市场,三元若不扩张,无法发挥规模优势,不但无法做大,大本营也会被其他乳企蚕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