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上海证券交易所市场质量报告(2017)

时间: 2017-05-09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一、引言
  总体而言,2016年沪市市场流动性较2015年有较大幅度下降,市场平稳度有大幅提高,这使得市场质量指数(市场质量指数是衡量证券交易市场流动性和波动性的综合指标。本报告用相对有效价差的倒数来衡量市场流动性,用超额波动率的倒数来衡量市场波动性,具体计算公式为:市场质量指数
  基期值为100)整体上较上年有较大提升,达到464的历史新高,比2015年上升了46.8%。从各单项指标的变化来看,2016年沪市流动性指数比2015年下降了25.9%;2016年沪市的日内波动率、超额波动率和收益波动率三项反映市场波动情况的指标与2015年相比分别下降了22、10和20个基点(1个基点等于万分之一);在订单执行质量方面,2016年订单每笔平均申报和成交金额较2015年略有下降,平均每日实际成交笔数及订单成交率比2015年有较大下降。从不同投资者类型的订单成交情况来看,机构投资者提交的订单占比和成交股数占比较2015年均有所上升。从各板块来看,上证380成分股的交易活跃度要高于大盘股,申报金额越小的订单越青睐中小盘股。
  二、证券交易市场质量
  本报告以上海证券交易所所有上市股票(A、B股)为考察对象,证券交易市场质量指标的样本区间为2016年全年(新上市股票的前三个月交易数据不作包含)。为分析交易市场质量指标,我们对所有股票每日每笔订单达到时的买卖订单队列进行了重构,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有关指标(本报告各项指标的具体定义和计算方法详见上交所网站上“研究”专栏中的全文版附录。)的计算。每日计算时间区间为9:30—11:30和13:00—15:00,订单簿重构时间从第一笔进入交易系统订单开始,对9:30之前只生成一次订单簿队列快照,对9:30以后进入交易系统的所有订单按每30秒生成一次新队列快照。在此基础上,按具体指标计算方法计算出日指标,再平均计算出年指标。
  (一)流动性与交易成本
  1. 价格冲击指数
  价格冲击指数衡量一定金额的交易对市场价格的冲击程度,价格冲击指数越高,交易成本越高。2016年沪市价格冲击指数与2015年基本持平。
  本报告分别计算了买卖10万元、25万元、90万元股票的价格冲击指数。从交易10万元股票的价格冲击指数来看,相对1995年股市建设初期的199个基点,2016年下降到11个基点,流动性成本从整体看呈现显著下跌趋势,市场流动性出现较大改善,相对2015年的11个基点基本持平。
  分别从买卖两个方向分析,买卖双方价格冲击成本基本趋于相同趋势。以交易10万元股票的价格冲击指数的指标为例,买卖双方价格冲击成本均为11个基点。
  从2016年各月数据看,流动性成本的变化趋势与市场走势基本相反。具体来看,流动性成本的全年高点出现在1、2、3月份,3月以后市场的流动性成本降低并呈现平稳态势。这说明在市场处于谷底阶段时流动性成本较高,而市场处于较高点位时流动性成本较低。
  从按板块分组的结果来看,各板块的流动性成本与2015年的水平基本持平。其中,上证50成分股流动性最佳,上证180成分股(不含上证50成分股,下同)次之,B股和ST股票(含*ST股票,下同)最差。以10万元交易金额为例,ST股票价格冲击指数为上证50成分股的1.9倍,B股票价格冲击指数为上证50成分股的3.9倍。上证50成分股10万元、25万元、90万元交易金额的价格冲击指数,分别比2015年的水平上涨16.7%、14.3%、10%。
  从按股票流通市值分组情况看,整体上流通市值越大,流动性成本越低,交易金额越大,趋势越明显。以10万元交易金额为例,流通市值10 亿元以下的股票价格冲击指数是流通市值大于100亿元股票的3.9倍;当交易金额增加到90万元时,倍数增加至7.3倍。
  从按股价分组情况看,总体上股价越高,股票的流动性成本越低。以10万元交易金额为例,单价低于5元的股票价格冲击指数是20元以上股票的1.9倍。
  从按行业分组情况看,金融、保险业股票的流动性成本最低,农、林、牧、渔业的流动性成本最高。
  2. 流动性指数
  流动性指数是指使价格发生一定程度(1%)变化所需要的交易金额。流动性指数越大,市场流动性越好。2016年沪市流动性指数为577万元,比2015年的779万元下降了25.9%。
  从2016年各月数据看,流动性指数与市场整体走势有关,市场处于较低点位时流动性指数较低,市场处于较高点位时流动性指数较高。流动性指数最低位出现在1月份上证综指大幅下跌期,在11月达到最高位。
  从按板块分组的结果看,不同板块的流动性分化进一步加剧,上证50成分股流动性指数最好,B股最差。使上证50成分股价格变化1%所需要的交易金额平均为2907万元,而使B股价格变化1%所需交易金额平均为83万元,前者是后者的35倍,但比2015年的52.2倍要低。
  从按股票流通市值分组情况看,股票流通市值越大,流动性指数越大。例如,流通市值大于100亿元的股票流动性指数为1041万元,是流通市值10亿元以下的股票的15.5倍。
  从按股价分组情况看,价格位于5元以下的股票的流动性指数最大,为1290万元,是20元以上股票的2.8倍。
  从按行业分组情况看,金融、保险业类股票的流动性指最高,为3514万元,而农林牧渔业类股票的流动性指数最低,为338万元。
  3. 买卖价差
  买卖价差是指最佳(高)买价和最佳(低)卖价之间的差额。买卖价差越高,潜在的订单执行成本越高。
  2016年绝对买卖价差有所下降,而相对买卖价差则维持在2015年的水平。具体来看,2016年沪市绝对买卖价差为1.8分,重新回到了2分以下的水平;相对买卖价差仍保持在14个基点的水平。
  从2016年各月数据看,绝对买卖价差1月份波动较大,达到2.6分,其余各月份的波动较小,大部分月份的绝对买卖价差水平维持在2.0分以下。相对买卖价差各月变化不大,除1、2月份较高,其他月份在12-15个基点之间波动。
  从按板块分组的结果看,上证50以及上证180成分股相对买卖价差最小,为12个基点,B股最大,为25个基点,是上证50成分股的2.1倍。
  从按股票流通市值分组情况看,相对买卖价差与2015年相比略有改善。流通市值在10亿元以下的股票的相对买卖价差最大,为32个基点,其余各组股票的相对买卖价差差距很小。
  从按股价分组情况看,股价在20元以上股票的相对买卖价差最小,为10个基点,而股价在5元以下股票的相对买卖价差明显较高,为26个基点。两者相差2.6倍,高于2015年2.0倍。
  从按行业分组情况看,交通运输与仓储业的相对买卖价差最大,为17个基点,信息技术业最小,为11个基点。
  4. 有效价差
  有效价差是指订单实际成交均价和订单达到时买卖价差中点之间的差额。有效价差越高,订单的实际执行成本越高。
  2016年度有效价差比2015年有所下降。具体来看,2016年沪市股票的绝对有效价差为4.0分,是2015年0.6倍,与2011的水平接近;2016年沪市股票的相对有效价差为29个基点,首次低于30个基点,比2015年降低了10个基点。
  从2016年各月数据看,除1月份之外全年波动较小。具体来看,绝对有效价差在年初1月份达到最大值7.5分,其余月份在3.1-4.8分之间波动。同样,相对有效价差在1月份达到最大值53个基点,从2月份开始逐步回落,维持在23-37个基点之间波动。
  从按板块分组的结果看,上证50成分股的相对有效价差最小,为24个基点,而B股最大,为36个基点,为上证50成分股的1.5倍。
  从按股票流通市值分组情况看,除10亿元以下股票的相对有效价差较大外,其他比较均衡,在27-30个基点之间波动。
  从按股价分组情况看,价格越高,股票的相对有效价差越小。价格在5元以下股票的相对有效价差为42个基点,而价格在20元以上的股票的相对有效价差为24个基点。
  从按行业分组情况看,金融、保险业的股票相对有效价差最小,为23个基点,建筑业股票相对有效价差最大,为34个基点。
  5. 订单(市场)深度
  订单深度是衡量市场深度的指标,本报告分别选择了最佳五个买卖报价上所有买卖订单合计金额和最佳十个买卖报价上所有买卖订单合计金额作为订单深度的代理指标。
  2016年沪市成交活跃,订单深度指标达2006年以来的第三位,仅次于2015、2014年,增长幅度也较大,市场流动性较佳。5档订单深度为664万元,10档订单深度为1186万元,两档订单深度较2015年均有所下降,与2014年基本持平。
  从2016年各月数据看,订单深度在逐月爬升,5月、8月及12月有所回落。其中,5档订单深度、10档订单深度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分别为339万元、645万元,最大值均出现在11月份,分别为971万元、1700万元。
  从按板块分组的结果看,上证50成分股的订单深度显著优于其他板块,上证180成分股次之,而B股最差。以5档订单深度为例,上证50成分股的订单深度为3584万元,是B股的39.8倍。 从按股票流通市值分组情况看,流通市值越大,订单深度越大。流通市值大于100亿元的股票要明显优于其他分组,其5档订单深度和10档订单深度分别达到1307万元、2248万元,分别是流通市值小于10亿元股票的19.2倍、17.2倍。 从按股价分组情况看,价格在5元以下的股票的订单深度明显大于其他分组,价格在20元以上的股票订单深度较低。价格在5元以下的股票的5档订单深度和10档订单深度分别达到2927万元、4302万元,分别是价格在20元以上股票的13.9倍、10.1倍。 从按行业分组情况看,金融、保险业类的股票订单深度保持最大,传播与文化产业类的股票订单深度最低。金融、保险业类股票的5档订单深度和10档订单深度分别达到4433万元、6858万元,是传播与文化产业类股票的14.8倍、11.4倍。 6.大额交易成本 本报告以买卖300万元股票的价格冲击指数衡量大额交易成本。2016年沪市大额交易成本继续保持在相对较低的水平,但比2015年略有提高。 2016年沪市大额交易的流动性成本比2015年在买卖方向均微量上升。从买卖方向看,大额交易的买方向流动性成本要略大于卖方向流动性成本,买方向流动性成本是卖方向的1.2倍。 从2016年各月数据看,大额交易的流动性成本在1、2月份较高,在1月份达到最高,为144个基点,而在其他月份保持了较低的水平。 从按板块分组的结果看,上证50成分股的大额交易的流动性成本最低,为20个基点,上证180成分股次之,为31个基点,而B股票的流动性成本最高,为232个基点,是上证50成分股的11.6倍。 从按股票流通市值分组情况看,流通市值越大,大额交易的流动性成本越低。流通市值在10亿元以下股票的大额交易的流动性成本为263个基点,约为100亿元以上股票的5.5倍。 从按股价分组情况看,10-15元股票的大额交易的流动性成本约为85个基点,约为0-5元股票的1.3倍。 从按行业分组情况看,金融、保险业大额交易的流动性成本最低,为20个基点,农、林、牧、渔业最高,为96个基点。 7.流动性指标的日内特征 2016年沪市日内流动性较2015年有较大幅度下降。从分时特征上看,开盘后市场的流动性相对最差(大额交易成本、价格冲击指数、相对买卖价差和相对有效价差数值较高,流动性指数较低),开盘一小时内流动性大幅快速增长,随后开始缓慢增长。中午休市前后市场流动性出现短暂波动,下午开盘后流动性基本维持了缓慢增长趋势,接近收盘时出现小幅急跌,与上年收盘半小时流动性出现小幅爬升有所不同,反映了2016年的尾盘博弈较上年有所趋缓。 (二)波动性 本报告计算了沪市股票日内5分钟的日内波动率、超额波动率及收益波动率。2016年度沪市波动性整体上与2015年相比有较大变动,日内波动率、超额波动率和收益波动率均有下降,与2013年的水平接近。 2016年沪市的日内波动率、超额波动率和收益波动率与2015年相比有不同程度的下降,分别下降了22个基点、10个基点和20个基点。 从按板块分组的统计结果看,B股的日内波动率、超额波动率以及上证50成分股票的收益波动率相对较低;而其他A股的日内波动率、超额波动率、收益波动率较高;其余板块差别不大。 从按股票流通市值分组情况看,30-50亿元、50-100亿元的股票日内波动率、超额波动率以及收益波动率最大;10亿元以下的股票日内波动率、超额波动率以及收益波动率最小。 从按股价分组情况看,日内波动率随股价变化不大;除0-5元股票的超额波动率较小外,其他几组相差不大;收益波动率随股价的上升呈现增加趋势。 从按行业分类情况看,信息技术业以及农、林、牧、渔业的日内波动率、超额波动率和收益波动率相对较高,金融保险业的日内波动率、超额波动率和收益波动率相对低。 (三)市场质量指数 2016年沪市市场质量整体上较2015年有明显的上升。近十五年来,沪市市场质量指数增长迅速,2015年市场质量指数为316,但是2016年市场质量指数出现了明显上升,达到464。 从板块分组来看,各板块的市场质量指数相对比较均匀。上证50成分股因流动性较好,市场质量指数相对较高,为589;其他A股较低,仅为356。各板块的市场质量指数相比2015年均有一定幅度的上升。 从流通市值分组来看,市值30-50亿元股票的市场质量指数相对较低,为443;市值在100亿元以上的市场质量指数最高,为488。 从股价分组来看,各组之间的市场质量指数没有明显的差异。5-10元组的市场质量指数较低,为459;20元以上的市场质量指数较高,为491。 从行业分组来看,金融和保险业的市场质量指数最高,为649;其他行业的市场质量指数变化不明显,其中,农、林、牧、渔业的市场质量指数较低,为425。 三、订单执行质量 2016年订单执行较为高效,执行质量继续保持在良好水平。2016年订单平均每笔申报和成交金额较2015年略有下降。 从订单申报金额或订单大小来看,2016年沪市平均每笔申报金额4.04万元,是2015年的0.81倍;平均每笔成交金额2.08万元,是2015年的0.82倍。申报金额分布中,订单大多集中在每笔申报金额较小的分段,有48.45%的订单申报金额不超过1万元(2015年占比为45.55%),另有44.23%的订单在1万与10万元之间,6.31%的订单在10万与50万元之间,0.66%的订单超过50万元,0.36%的订单超过100万元。 从沪市主要板块来看,申报金额越小的订单越倾向于交易中小盘的股票。其中对于不超过1万元的订单,在上证50、上证180和上证380这三个沪市主要指数中,上证380成分股最受青睐。随着申报金额的增加,订单偏好向大盘股方向移动,对于申报金额大于一百万元的订单,上证50、上证180和上证380的股票申报笔数占比接近。 从订单申报、成交及撤单笔数来看,2016沪市平均每天有效报单1497.17万笔,为2015年3337.65万笔的0.45倍;平均每天成交973.892万笔(单向),为2015年2098.64万笔(单向)的0.46倍;撤单笔数平均每交易日有363.07万笔,约占有效报单笔数的24.25%,撤单笔数占比略低于2015年。从主要板块来看,市值越大的股票撤单比例越低,上证50成分股的撤单比例最低,为21.60%。 从订单申报时间段来看,通过将每日交易时间分成17个时段(集合竞价时段及连续竞价每15分钟为一个时段)来看各时间段的订单申报情况。结果显示:每日开盘和收盘时订单申报最为活跃。其中,09:30-09:45的申报笔数占比达到13.57%,此时段的成交笔数和金额也较多,占比超过十分之一;其次是09:45-10:00,申报笔数占比9.14%,成交笔数和成交金额占比分别为8.84%和8.85%;另外,收盘时段14:45-15:00的申报笔数、交笔数和成交金额占比分别为7.83%、9.80%和9.77%。 从分板块来看,在所有时段中,以中小盘股票为标的的订单申报笔数、成交笔数以及成交金额占比,都要不同程度地高于以大盘股为标的的情况。在各时段,上证380成分股的订单在申报笔数、成交笔数、成交金额占比上分别为上证50成分股的1.61-2.69倍、2.40-2.77倍以及1.64-1.94倍,这种差异在09:30-09:45达到最大。 从订单类型在主要板块中应用的分布来看,不管是申报笔数还是股数,限价订单的使用都最为广泛,市价订单使用都甚少。其中,从申报笔数来看,2016年限价订单的比例为99.60%;从申报股数来看,2016年限价订单的比例为99.64%。从沪市各主要板块的订单笔数上看,上证380的交易活跃度最高,上证180次之,上证50最低;从按股数统计的各板块情况看,上证380的交易活跃度仍是最高的。 从订单成交情况来看,如以数量(股数)计算,全年有63.18%的订单得以成交,略低于上年水平(2015年为65.32%)。从投资者类型的订单成交情况来看,机构投资者提交的订单占比有所上升(从2015年的4.83%到2016年的6.99%),成交股数也略有上升。 以上述指标从分板块的分布来看,上证380成分股交易最为活跃,订单执行比例等几项指标的值都最高。以按股数计算的机构成交占比来看,机构投资者买卖上证50成分股的意愿要显著强于中小市值股票。 从订单执行时间来看,以笔数计算,51.50%的订单在提交后1秒内成交(即时成交),低于2015年的52.73%;10秒-5分钟内成交的订单累计占24.46%,较2015的21.27%上升了3.19个百分点。 从订单执行价格(成交价格)来看,以成交量计算,订单的执行价格位于价格涨跌幅(-3%,3%]区间,2010年占77.67%,2011年占80.19%,2012年占79.66%,2013年占75.83%,2014年为76.83%,2015年占60.16%,2016年占75.41%。 四、结论 本报告重点分析二级市场的定价效率,包括证券交易所市场质量指数、流动性、波动性、订单执行质量等指标。 2016年,沪市证券交易市场整体质量较2015年明显上升,综合衡量流动性和波动性的市场质量指数2016年达到464点,是2015年316点的1.5倍,是2000年100点的4.6倍。其中,价格冲击成本与2015年基本持平,相对买卖价差、有效价差、流动性指数比2015年有不同程度的下降。2016年沪市日内波动率、超额波动率和收益波动率与2015年相比均有下降。 在订单执行质量方面,2016年订单每笔平均申报和成交金额较2015年略有下降,平均每日实际成交笔数及订单成交率比2015年有较大下降。从不同投资者类型订单成交情况来看,机构投资者提交的订单占比与2015年相比上升了近2.2个百分点,成交股数也略有上升。从分板块订单执行情况来看,上证380成分股和其他中小盘股的交易活跃度要高于大盘股,申报金额越小的订单越青睐中小盘股。与市场整体倾向于买卖中小板股所不同,机构投资者更倾向于交易大盘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