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IPO常态化背后的从严监管逻辑

时间: 2017-05-06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自去年10月IPO提速后,常态化发行已成为资本市场惯例。在越来越明朗的政策预期下,发行节奏的调控并没有引发投资者对新股密集发行的恐慌情绪,相反,在从严审核的监管背景下,监管层严把上市公司质量关,在促进资金流入实体经济、提升直接融资的同时,以新股发行改革为抓手,修正了资本市场的投资秩序,理顺了A股市场的融资格局。 困扰中国资本市场已久的IPO堰塞湖正在加速消化中。今年一季度,证监会共计核发了138家企业的IPO发行批文,超过2016年全年首发家数的一半,这与经济发展大局和A股平稳发展的市场环境有着密切关系。 目前,中国经济正处于减速换挡的转型期,一季度公布的多项数据显示,经济下行压力仍然较大,为此,中央密集推出了一系列稳增长调结构的政策,从推进央企提质增效进行改革,到促进“一带一路”沿线经济发展,再到确保金融安全稳妥降杠杆,大部分措施也都与资本市场的功能发挥密不可分,足见资本市场在中国经济转型中的重要地位,这客观要求着资本市场在优化资源配置、提高直接融资比重方面下功夫,加之去年下半年以来,市场运行相对平稳,投资者日趋理性,不再谈新股色变,活跃的交易为IPO提速创造了条件。在这些因素下,监管层在平衡了市场承受力和改革力度之后加大了新股供给,抑制了新股的概念炒作,引导了社会资源的合理配置,同时助力了产业转型升级。 值得注意的是,从这一段时间释放出的发审松紧度和监管手段来看,调控IPO节奏并非是一个孤立的行为,更不是为加速而加速,在IPO常态化发行的背后有一系列的改革逻辑和制度安排。证监会主席刘士余曾表示,IPO的核心是做好上市公司发行公司股票的质量审查,资本市场的核心功能是融资,新股发行的核心就是把握上市公司质量。可见,从严把控新股质量是IPO常态化发行的关键。 所以,我们看到了首发企业核准率下降至新低,IPO现场检查力度升级,严格的信息披露和退市制度开始发威,一连串违法违规行为遭到严惩。与此同时,为减少概念性和炒作类融资,一些上市公司的再融资规模和频率被收紧,炒壳、借壳的行为被规范。为改变A股市场“重融资、轻回报”的问题,证监会“提点”铁公鸡,警示“高送转”题材,保护投资者利益,在引导资金脱虚向实的同时,为IPO常态化扫清障碍。 实际上,IPO的常态化发行既没有对二级市场造成太大影响,也没有让企业带病上市。相信随着市场对IPO常态化发行理解的逐渐加深,投资者会逐步改变投机思维,回归到注重基本面的价值投资理念,这将是中国市场成熟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