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做空机制与市场被做空无关

时间: 2017-05-06  文章来源: 证券时报
近年来全球资本市场,港股市场的中资股频频被国际沽空机构做空,如辉山乳业、德普科技、汉能薄膜发电等,不少投资者更是亏得一塌糊涂。正是因为很多投资者对做空机制不了解,因此才经常会在港股市场上翻车。 实际上,做空机制在证券市场上有两大好处:一方面能够帮助投资者在存在风险的情况下实现套期保值,另一方面能够让投资者在市场下跌的过程中还能够获利。可以这样说,有成熟做空机制的资本市场,才是健全的资本市场。 需要注意的是,一个资本市场是否具有做空机制,和这个市场是否会被做空并没有直接关系。在只能通过单边上涨才能盈利的市场中,做空者为了降低介入成本而对股市、个股进行做空,能够在后期用相同的资金获得更多的股本筹码。 做空的方式有很多种,较为典型的:一是以浑水为代表的做空机构发布看空报告,大幅降低投资者信心,降低对上市公司的预期;二是通过二级市场抛售打压股价,在没有预兆的情况下直接将股价压低。 至于做空和恶意做空的区别,主要分为主动和被动。做空是被动行为,即投资者认为投资标的有下跌的可能,在尊重市场的前提下通过做空获利;恶意做空是主动行为,即投资者看准某只股票漏洞后疯狂打压其股价,无视市场正常波动而通过人为手段获利。 对上市公司而言,冲击其公司股价的报告都可以称之为“恶意做空”,但并非所有冲击公司股价的报告都属于“恶意做空”,例如有媒体经过调查揭开了某上市公司隐藏的黑幕。这种新闻或报告就不属于恶意报告,撰写这类新闻或报告的人反而会被大众称之为“具有正义感的人”。 苍蝇不叮无缝的蛋,沽空机构的恶意做空对象往往不是随意寻找的。我们可以发现,每当有沽空机构发布针对于港股上市公司的看空报告时,香港监管机构往往会对被看空的机构进行调查。如果真的发现问题,沽空机构的看空报告自然不属于恶意做空,反而对监管部门的调查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在海外资本市场中,基金公司向研究公司购买研究报告。一般的操作手法是:双方承诺这份报告不公开,待双方确认好恶意做空的公司之后,基金公司会先对上市公司下空单,研究公司会将做空报告发布在自己的网站、相关媒体上以实施股价打压。同时某些先入资金会通过空单引发恐慌,多管齐下导致标的公司股价大跌后,基金公司再趁低价平仓。 整体来看,这种沽空产业链并不是存在于港股市场当中,而是存在于国际化的资本市场。沽空港股的不一定是本地人,也可能是海外投资者。以浑水为例,这家机构只是沽空产业链之中的一环,即打压市场、上市公司股价。 沽空机构在赚钱的同时,中小投资者往往出现巨亏。尽管投资者们会说“股市有风险,投资需谨慎”,但是一旦自己所持股票严重受损、资金严重缩水,恐怕没有几个人能够真正理性、摆正心态。因此,投资者们需要多研究港股的投资规则,否则吃哑巴亏的很可能是自己。 众所周知,越是运作良好、透明规范的上市公司,越难有沽空机构发布看空报告。那些存在问题的企业往往存在各种漏洞,不幸被沽空机构盯上,只能自认倒霉。因此,无论投资哪个市场,中小投资者都需要关注绩优股、大盘股为好。 (作者系知名经济学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