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一带一路”风潮再起 关注大建筑央企

时间: 2017-04-28  文章来源: 中国证券报
5月份“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即将召开,一带一路主题近期保持活跃,成为平淡市场上的最大亮点。分析人士指出,大型建筑央企基本面更为确定,业绩稳定性、确定性、持续性方面更优,在多重主题的叠加利好之下,长期折价的估值体系将重估,值得投资者关注。 “一带一路”风起 “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将于5月14日-15日在北京举行,本次高峰论坛将打造更加开放、更加高效的国际合作平台——通过打通基础设施、贸易投资等环节的瓶颈,让经济血液更加通畅,实现优势互补、联动发展。以“共商、共建、共享”为遵循,构建紧密、强劲的伙伴关系网络。论坛有望形成多项有利于推进全球治理的成果,20多个国家与各个国际组织将商签多份合作文件和协议,明确合作的方向,推动项目落地,完善金融科技等支撑体系。 商务部日前召开例行新闻发布会,新闻发言人孙继文称,今年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在推进“贸易畅通”,加强经贸合作领域继续保持良好发展势头,用亮丽表现迎接即将召开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 孙继文指出,今年一季度,我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双边货物贸易总额超过16553亿元人民币,同比增长26.2%。其中,我国对沿线国家出口9376亿元,同比增长15.8%,占同期我国出口总额的28.2%;我国自沿线国家进口7177亿元,同比增长42.9%,占同期我国进口总额的25.0%。 据国资委统计,至2016年底,105家中央企业中有80多家中央企业在“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设立了分支机构。中央企业参与了大量交通基础设施建设的项目,包括中俄、中哈、中缅原油管道、中俄、中亚、中缅天然气管道,以及俄罗斯等周边国家的10条互联互通输电线路以及中缅、中泰、中老铁路,中巴喀喇昆仑公路、斯里兰卡汉班托塔港等项目。同时,大力推动电力、建材、轨道交通等重点领域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在马来西亚、老挝、蒙古等国家建设了钢材、水泥、玻璃等生产线。“十二五”以来,央企境外投资额约占我国非金融类对外直接投资的70%,对外承包工程营业额约占我国对外承包工程营业总额的60%。央企是实施“一带一路”战略的国家队和主力军。 关注大建筑央企 中国建筑企业持续受益一带一路推进,国际工程承包市场份额在逐步扩大,2016年在沿线国家新签对外承包工程合同为1260亿美元,增长36%。对沿线国家直接投资145亿美元,占我国对外投资总额的8.5%。中国海外的订单主要还是集中在市政、电力、水利、轨道交通等基建领域,2017年“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建筑业总产值估算可达5.91万亿美元,是中国的1.72倍。 兴业证券指出,大建筑股的基本面更确定,估值却呈现常年折价的现象。八大建筑央企作为我国建筑行业龙头的企业,在我国各个细分领域都处于绝对的领先地位。然而从历史估值对比来看,这几大央企建筑股的估值长期处于低估的状态,且估值差仍在持续拉大。从历史业绩来看,2013年以来,大型建筑央企的净利润复合增速(12.96%)>地方建筑国企(8.66%)>建筑民营企业(5.15%)。由此可见,大型建筑央企在业绩稳定性、确定性、持续性方面,要远远优于地方建筑国企和建筑业民营企业。站在当前时点,由于全面受益于PPP项目的快速放量以及“一带一路”战略的持续落地,大型建筑央企无疑再次站在了新一轮扩张周期的起点上。 大建筑央企将成为第二轮“一带一路”行情的重点标的。大型建筑央企基本面更为确定,业绩稳定性、确定性、持续性方面更优,在多重主题的叠加利好之下,长期折价的估值体系将重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