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蓝筹股的投资策略

时间: 2017-04-27  文章来源: 上海证券报
  不少投资者很羡慕美股市场,因为近30年来美股道指和标普指数始终维持牛市趋势。但若深入分析美股市场整体表现,就会发现蓝筹股表现优异,但题材股表现异常。
  例如,老牌干细胞公司StemCells和血液检测公司Theranos都曾是屈指可数的行业明星股,但身处牛市背景之下,股价却在短短一年时间内跌至归零。这样的景象,即便是A股市场也罕见,但在美股市场却是司空见惯。因此,研究蓝筹股投资策略,才是成熟市场值得借鉴的经验。
  蓝筹股投资策略一般自上而下,即从上层指数至中层行业再至底层股票。该策略最初起源于1972年的美股“漂亮50”,有人认为现在A股蓝筹股还会复制美股“漂亮50”,事实上A股蓝筹股在2007年已经复制过“漂亮50”,未来迈向成熟期的A股市场不会再重蹈“漂亮50”的覆辙。
  1972年之前的美股市场其实较2007年之前的A股市场投机气氛更浓郁,1969年至1972年期间,美股蓝筹股估值从30余倍PE炒高至近80倍PE,形成了所谓的蓝筹股“漂亮50”现象;与之相类似,2007年上证50蓝筹股估值也曾接近60倍PE。由于蓝筹股估值泡沫的风险并不亚于题材股,因此20世纪80年代起步的美股牛市紧扣蓝筹指数估值,将“漂亮50”当题材股炒作的现象不再重演。
  跟踪美股市场的主要蓝筹指数是道指和标普指数,根据近30年来的统计数据,道指和标普指数常年波动区间在10倍至20倍PE之间,2000年前后估值曾短暂摸高至30倍PE,2007年前则是估值接近30倍PE。除上述两次异常状况,道指和标普指数估值接近20倍PE就算是高压线,现在道指2万点位置,道指和标普指数估值已接近20倍PE。巴菲特和彼得林奇长期推荐标普指数的原理就在于,当标普指数估值低于15倍PE,蓝筹指数长期现金回报率是优秀的,且风险很低。
  因为有“漂亮50”估值泡沫的前车之鉴,以及单一蓝筹股衰退带来的非系统性风险,蓝筹股投资策略首先是顶层设计式的指数化投资策略,即根据蓝筹指数的估值和股息率,选择指数基金进行长期投资。2000年前就有接近一半美国家庭拥有股票,但现在美股日常交易散户投资者寥寥,主要原因就是大量散户投资者逐步沉淀在指数基金或蓝筹股的长期投资中。
  另外,根据蓝筹指数的行业指数统计规律,可以归纳出行业估值规律,例如,周期性行业PE估值波动很大,且逆周期特征明显,此时市净率估值就更客观有效了;快速消费品行业如果分红较稳定,估值会高于指数估值,但30倍PE也属于高位了;高杠杆率行业由于要未雨绸缪,进行风险覆盖,所以估值会远低于指数估值。
  A股市场逐步迈向成熟是大势所趋,因此蓝筹股投资策略的市场份额将会不断提高。紧扣价值的蓝筹股投资策略看似缓慢,但包含着“龟兔赛跑”的成功寓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