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银行保险机构许可证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现将本机构金融许可证及相关信息公示如下:

一、机构名称:平安银行股份有限公司英文名称:Ping An Bank Co.,Ltd.

二、业务经营范围

吸收公众存款;发放短期、中期和长期贷款;办理国内外结算;办理票据承兑与贴现;发行金融债券;代理发行、代理兑付、承销政府债券;买卖政府债券、金融债券;从事同业拆借;买卖、代理买卖外汇;从事银行卡业务;提供信用证服务及担保;代理收付款项及代理保险业务;提供保管箱服务;经有关监管机构批准的其他业务。

三、批准成立日期:1987年11月23日

四、住所:深圳市罗湖区深南东路5047号

五、机构编码:B0014H144030001

六、发证机关:原“中国银行保险监督管理委员会”(现已并入“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

七、发证日期:2022年6月2日

八、经营区域: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

九、法定代表人:谢永林

月均规模指标首现 哪些券商资管摘下状元、榜眼、探花

时间: 2017-04-26  文章来源: 每日经济新闻
  周一,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披露了2016年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月均规模前20名、证券公司主动管理资产月均规模前20名的排行榜单。前者榜单合计规模98373.00亿元,后者榜单规模合计30826.36亿元。在这两大榜单中,中信证券均位列第一。
  值得注意的是,2016年资产管理月均规模为2016年12个月末资产管理规模的算术平均;2016年主动管理资产月均规模为2016年12个月末主动管理资产规模的算术平均。
  要知道,这可是今年基金业协会首次披露券商的月度规模指标,这个指标究竟有什么含义?又说明了什么问题?
  中信证券稳坐“月均”两榜首位
  中国证券投资基金业协会数据显示,2016年证券公司资产管理月均规模前20名合计约9.84万亿元。其中,中信证券以1.48万亿元的月均规模居于首位,且是唯一一家月均规模上万亿的证券公司;其次是华泰资管,月均规模达到8146.52亿元;紧随其后的依次是,中信建投、广发资管、国泰君安资管、申万宏源和海通资管,月均规模均在6000亿元以上。不过总体来看,前20名均在2000亿元以上。
  若是从主动管理月均规模来看,排名又是另一番景象。数据显示,2016年前20名证券公司主动管理资产月均规模合计达3.08万亿元,占资产管理月均规模前20名合计规模的三成。
  其中,中信证券仍居于榜首,达5269.79亿元;广发资管紧跟其后,达4618.19亿元。值得一提的是,从月均总规模来看,中信证券比广发资管多120%;但是从月均主动管理来看,中信证券仅比广发资管多14%。另外,国泰君安资管和华泰资管的月均主动管理规模均在2000亿元以上。
  《每日经济新闻》记者看到,这次基金业协会披露的数据并不是用截至2016年末各家券商资管的总规模和主动管理总规模,而是用的“月均”数据这一指标。一家大型券商资管人士就告诉记者,这样做的目的就是为了引导券商资管机构减少年末冲规模的冲动,回归到主动管理的本源。
  广发资管主动业务拔得头筹
  其实,从目前监管来看,旨在提升券商资管业务水平,尤其是主动管理业务水平已成为券商资管的主流趋势,并且主动管理能力也逐渐成为券商资管的核心竞争力,对于中小券商资管而言,更是弯道超车的好时机。
  记者发现,将上述两份排名榜单综合起来,有14家证券公司同时出现在了两份榜单中,这也意味着这14家证券公司月均规模和月均主动规模双双占优势。在这14家中,广发资管的主动管理月均规模最高,占比达68.81%;紧接着是齐鲁资管、华融证券,主动占比规模分别是58.71%和55.54%;其他均在40%以下。
  广发资管人士表示,这与其在业务初始阶段便以主动管理为发展方向是分不开的。
  不过值得一提是,虽然有6家证券公司没有上榜资管规模月均前20,但却上榜主动管理月均规模,且主动管理规模不输前述机构。比如东证资管,东方证券2016年年报显示,资管规模达1541.10亿元,但其主动管理规模就高达1427.99亿元,主动占比高达92.70%;财通资管总规模近1400亿元,主动管理规模达976亿元,主动占比近70%。